(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题目。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
(二)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山岳潜形 ( ) (2)则有去国怀乡 ( ) ..(3)至若春和景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 (四)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至若春和景( ▲ )明 (2)宠辱偕( ▲ )忘 .. (3)把( ▲ )酒临风 (4)予尝求( ▲ )古仁人之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A.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 B.或异二者之为( 的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的 ) D.微斯人,吾谁与归 ( 没有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 (3)遂逐齐师 ▲ (4)望其旗靡 ▲ 2.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六)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七)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臣之妻私臣 ⑵王之蔽甚矣 ..
⑶闻寡人之耳者 ⑷皆朝于齐 ..
2.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6 词 例 句 意 思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③ ④ ① ② 在 到 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
(八)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 ▲ ②长跪而谢之 ▲ △ △ 2、下列句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
(九)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
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输盘不说。( ) ②吾义固不杀人。( ) ..③子墨子起,再拜( )④义不杀少而杀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夫子何命焉为? 意思: 3.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
(十)《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不蔓不枝 蔓: ..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答: 。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
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答: 。
(十一)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伛偻提携 ④觥筹交错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十二)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 ) .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十四)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
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十五)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B百千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2、翻译与理解。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