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全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千阳县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思路,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拓展服务、强化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生力军。目前全县共发展种养大户481户,其中百亩以上98户,种植面积3.3万亩;注册成立家庭农场40户,经营面积达到8145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2个,注册资金1.88亿元,入社社员57人;引进海升、华圣、锦泰、鲁桑园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2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7个。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三大举措,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引导。县上组织农业、发改、工商等相关部门围绕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以县委文件印发了《千阳县关于推进农业经营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千阳县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形成了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宣传引导。深入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村,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和1号文件等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激发群众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热情。在南寨、张家塬、崔家头等镇召开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座谈会5场次,积极宣讲各级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优惠。三是典型引导。筛选出年种植400多亩粮食的大户张瑞民,种植小麦980亩、养羊270只、牛100头的满建军家庭农场,返乡创业农民李金妮成立的天山香瓜果专业合作社等6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效益较好的先进典
- 1 -
型作为示范,在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训班上现身说法宣传经验,并组织有发展愿望的种养大户和农民代表到典型示范户参观学习,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夯实三大基础,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优先注册登记。在市民中心大厅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绿色通道”,并推出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对名称核准、申请材料的整理提供“保姆式”登记咨询服务。对新成立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降低登记门槛,鼓励加快发展。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借助全国首批土地承包确权登记试点的机遇,率先开展了土地确权登记。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纠纷仲裁委员会,印发了《千阳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意见》,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流转。全县流转土地面积5.8万亩,占总承包土地面积的20.7%,占宝鸡市2014年流转土地面积的16.5%。三是培育职业农民。依托田间大学培训平台,充分利用职教中心和劳动就业培训资源,在全县设立了“十个中心四个站”培训阵地和教学基地,采取“一带十,百千万,手拉手”的培训模式,定期组织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重点的职业农民到田间地头开展实习培训。目前全县已培养农民土专家53人,职业农民320人、作务能手5919人。
三、建立三大机制,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出台扶持。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登记等不收取费用,对家庭农场销售自有农产品、农民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免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生产基地、农机示范推广用地和加工厂房、机具库棚等设施农业用地,可视作农业生产用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用水、用电,严格执行农业生产价格标准。二是实行项目捆绑。县上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扶持力度。近年来先后整合
- 2 -
现代果业、省级财政专项、产业扶贫、现代农业园区等涉农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集中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重点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倾斜,全面改善了产业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生产能力。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品牌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县共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28个,获得国家专利4项。海升注册的“清谷田园”品牌荣获“2015年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大奖,生产的米奇啦苹果被外交部礼宾司选为9.3阅兵和平果。生产的嘎啦、澳洲青苹等7个主打品种通过省级“绿色食品”认证。
四、搭建三大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搭建融资对接平台。针对新型经营主体抵押难、担保难、融资难的实际情况,县先后组织县信用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举办了4场次银企对接会,会上推出了林权抵押贷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快、惠农“一折通”担保贷款等符合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创新产品,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融资1.6亿元,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二是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农业局每年夏秋两季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超市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销售渠道。目前,海升苹果与沃尔玛上海、深圳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华圣苹果实现了省内外超市全季节供应,北京永辉、上海大润发等全国1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已预定了今年海升、华圣、大地丰泰生产的鲜果,预计产量300吨以上。三是搭建电商对接平台。引导海升、华圣等龙头企业在京东、淘宝等网站注册,开展电子物联网销售。县上及时组建了千誉电子商务公司,在淘宝网创建了“陕西千誉特产专卖店”, 注册了“千誉”、“千曦”两个农产品商标。主要销售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的蜂蜜、核桃、蚕丝被、刺绣等特色农产品,上半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为新型主体对接市场提供了便利。
五、强化三大保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3 -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以县委、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纳入县对县直部门及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权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品牌建设、新品种引进等方面补助。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表彰为省级农业园区、市级农业园区、县级农业园区的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按产业发展规划流转土地开展农业规模经营1000亩以上给予村组以奖代补1万元。三是服务保障。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契机,健全完善了镇级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体系。通过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入驻,10名县级领导“双千”包抓等方式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机专业服务队、植保专业服务队、农资直销点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为新型经营主体在技术指导、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购置等方面提供了服务保障。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