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天天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艾青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这两个片段都写“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______),“绿意扑眼而来”强调的是(______),“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强调的是(______)。 A.绿无处不在 B.绿的种类多 C.绿的差异大
[2]下面的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是同一种事物的是( ) A.绿树村边合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万条垂下绿丝绦
[3]艾青的《绿》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仿照画“ ”部分写一写整个世界都被火烧云染红时的景象:
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也是红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绿》中“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是说绿色太浓了,以至于看起来非常奇怪。
B.《绿》中描写的“绿”是大自然中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和联想。
C.《西湖漫笔》中“苍翠欲滴”写的是雨滴在碧绿的树叶上滚来滚去而欲落未落的样子。
D.《西湖漫笔》中“直绿到了石头缝里”的意思是绿色的青苔绕过了石头缝。
1 / 8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作者:[]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2 / 8
C.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 阅读理解。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①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②蚕桑又插田。
注:①子规:鸟名,杜鹃鸟。②才了:刚刚结束。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首句写动景,有绿原有白川,一“绿”一“白”,色彩明丽。(_____) (2)第二句写静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不时有几声杜鹃鸟的叫声传来。(_____)
(3)第三句中“闲人少”体现了农历四月人们的繁忙。(______) (4)末句的“才”“又”两字展现了忙的气氛、忙的节奏。(______) [2]读了后两句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表达的意思与之相似的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2]“流苏”在文中指( )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白桦枝条上垂落的冰凌 C.流动的物体 D.一种树
[3]这首诗以_______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姿态,表现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下列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洁白的流苏如画”赞美了流苏的洁白。
B.“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说明白雪反射朝霞,产生光芒,这光芒让白桦更加圣洁,表达了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6. 课外类文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 8
[1]用“ ”画出描写所见的诗句,用“________”画出描写所闻的诗句。
[2]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4]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
我们去看海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胸怀——(_________) 富足——(_________) 动听——(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们”对大海的( ) A.向往和追求 B.启迪与智慧
[3]从“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这一句你想到的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大海给我们的启迪不包括( ) A.海纳百川,胸怀宽大。
B.海蕴藏着财富,我们可以尽情地拿取。
C.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 D.海是生命的起源之地。
8. 课外阅读。
回延安(节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4 / 8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1]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中,诗人用饱含情感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表达了阔别十年又见延安时自己的兴奋和激动之情。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从中能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的“亲人”在诗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中能够体会到诗人与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
9.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____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读了这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 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 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 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 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10. 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到学校来接我,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又对妈妈说了谎,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妈妈着急地哭了。 我不敢抬头望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1]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全诗四个小节描绘了四幅真挚的母爱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这四幅母爱图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爱是伟大的,你能模仿诗中的第1小节,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母爱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8
11. 课内阅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这两节诗主要突出了什么?( ) A.白桦的外在形象。 B.白桦的内在气质。
[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前一小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B.后一小节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C.“寂静”用“朦胧”来修饰,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
D.“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表现朝霞比白桦更美的特点。 [3]这两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在横线上写出词语的意思。 (1)翁媪(wēn ǎo): (2)亡赖(wú wáng):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_____) (2)《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_____) (3)“剥”字最能体现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_____)
(4)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_____)
[3]写一写你从下面的词句中读出的画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卜算子是它的(_____)。 [2]这词的韵脚字是哪些?_________。
[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
6 / 8
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4]请你再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外阅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鉴”的意思是________;“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问它(方塘)怎么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来。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诗句中的“活水”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鹧鸪(zhè gū)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①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②细草鸣黄犊③,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④沽酒⑤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注释)①柔桑:指桑树的嫩叶。②平冈:平坦的小山坡。③黄犊(dú):小黄牛。④青旗:酒家用青布做的卖酒招牌。⑤沽(gū)酒:卖酒。⑥荠(jì)菜:一种野菜。
[1]从形式上看,《宿新市徐公店》属于_________,《鹧鸪天·代人赋》属于_________。从内容上看,它们写的都是农村的美好景色,季节则都是春季,从《宿新市徐公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鹧鸪天·代人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可以看出来。
[2]诗词都很讲究炼字,《鹧鸪天·代人赋》中“愁”字把“桃李”当作人来写,《宿新市徐公店》中“急”字也用得形象贴切,儿童( )的形象跃然纸上。
A.喜爱动物 B.粗心大意 C.天真烂漫 D.聪明伶俐
[3]从《鹧鸪天·代人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的热爱。
7 / 8
A.乡村生活 B.官场生活 C.城市生活 D.农事劳动
[4]仔细观察右边两幅图,根据《宿新市徐公店》,完成填空。 (1)喜爱书画的聪聪想给这两幅图配上合适的诗句,图一可以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可以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慧慧以“蝶”字为关键字,再加上从这首诗中摘录出来的字组成词,分别给这两幅图命名,图一可以是“__________蝶”,图二可以是“__________蝶”。
16. 开心阅读。
乡村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作者以白描手法写了江南农村 (季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 ,后两句写 ,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3]关于第三、四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才”“又”两个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
B.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这首诗表现了(多项选择) ( ) A. 诗人对衣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