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问题分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问题分析

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是企业利用高科技项目的特性迸行融资的过程。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的特性主要表现在资金需求大、不确定性强(高风险)、信用状况未定、回报丰厚(高回报)等方面。对民营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来说存在的问题更多,解决起来也就更难,本文针对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为民营企业解决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企业融资的成本、效率、资本结构、财务风险等众多关键问题,对企业的经营意义重大。从民营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在其流动资产构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企业自筹为主,基本上与上市无缘,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对资金要求投资大,周期长,企业内源资金往往无法满足需要。另外,在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金额有限,不能充分起到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对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债务融资来说,如果项目后期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偿还银行贷款,债务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风险投资虽然可以迅速筹集资金,但是资本成本也最高。

二、民营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成本高

2.融资风险高

c企业a技术创新项目的融资采用的内源融资仅占比为8%。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期限只有2年,时间短,不够灵活,如果项目后期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偿还这些贷款会使负债率迅速提高,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给经营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风险投资占总投资的37.5%,一旦该项目实现盈利后,约定以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可见融资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资本收益率和借款利率不确定而产生的附加风险,其主要包括融资偿还风险和融资财务风险两方面。

3.融资渠道少且后续资金缺乏

一般创新项目总有预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会收回一定的投资,但这个预期是按照项目最初的设想期所处的环境来预期的,如果以后的年景出现了重大或市场变动,就面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的情况,也就会面临融资缺口。同样,如果没有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信用等级必然受损,后续就很难再从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筹集到资金。c企业a项目就面临融资渠道少且后续资金缺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银行贷款偿还期仅为2年,2年后仍有200万的融资缺口;②风险投资一旦该项目实现盈利后,约定以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③扶持资金专款专用,一旦该项目实施完成,很可能不会再申请到新的资金。

三、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存在问题的根源 1.技术创新项目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所有可能结果的分布。潜在结果越分散,不确定性就越大。技术创新本身就总是与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企业技术创新由于采用的技术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复杂性,因而技术发展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其产品消费者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产品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高新技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问题或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失当,也具有自身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而且,企业竞争对手的反应也是不确定的。正是因为这些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对高新科技项目的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而作为金融资本的所有者或代理人始终必须把金融资本的安全性置于首要的地位。因此,一方面投资者不愿意将资本投入到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有投资回报的高新技术项目(因为风险运行的规律是风险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而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又恰恰是:只有投入长期资本,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才能有实质性进展;同时项目前景不一定就是阳光灿烂,这使得投资者与项目实施很难达成交易。从表层看,谈判不能达成一致的往往是资本所有者不愿出资,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在于资本所有者无法确定自己的风险函数使自己在风险与益对称的原则下做出投资决策。

2.技术创新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场上,作为资金供给方的投资者或债权人与资金需求方的信息状况是典型的不对称分布。在投、融资过程中,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尽管投融资双方并非经济利益完全冲

突,但各方几乎都有保留私人信息的动机。相对而言,资金需求方总会拥有一些不为外部的资金供给方所知的、有关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信息,从而使之在投融资博弈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高新技术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尤为突出。由于创业者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他比投资者、供应者或战略伙伴更了解企业的前途。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各种问题。例如,创业者可能会采取某些投资者观察不到的有害行为,也可能会投资于某些为自己带来声誉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项目。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导致选择问题,创业者可能会利用他们比投资者对项目和他们自身能力更为了解的有利条件,投资者会发现很难区别有能力和力的创业者。若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无法突出自己的融资优势,不能创造适宜的融资条件去吸引投资方,不能充分把握时机向投资方传达有利的融资条件以及令投资方为之动心的高额预期收益的信息,则会出现融资方信号机制失误,从而无法赢得投资方的信任。 3.技术创新项目资产的性质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资产具有如下特性:①价值的难以计量性;②风险性的差异;③监督的不可观察性。这都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取得信贷融资,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资产中以有形资产为主的企业往往要比以无形资产为主的企业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

4.技术创新项目所处的金融市场条件不完善

金融市场的相关条件决定了企业项目融资的难易程度。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传统渠道融资会加大企业的融资难度。

首先,从银行融资来看,就银行机构现况,其发放贷款的主要标准是信誉和偿还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创业阶段,出于风险大,企业的信誉尚未建立,很难从银行和其他的常规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即使企业建立了信誉,企业也没有任何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银行在从事放贷活动过程中,其价值标准是基于其资金来源与负债结构的。银行负债主要来源于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强的居民与企业储蓄存款,若其投资于高风险行业将与储户的利益相悖,而且这些负债结构构成货币支付的主体部分,依托这种负债结构来支持长期性投资支出易导致支付危机。

其次,由于发行债券存在固定的收益率,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阶段,存在着技术与市场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债券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因此以这种方式筹资几乎不可能成功。

最后是发行股票。证券市场的上市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的上市。根据主板市场的上市规则,必须要连续盈利三年,并且达到一定规模(5000万股本)的公司方可在主板市场上市。这样一来,拥有先进技术并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些民营企业因其自身商业模式等原因而无法实现短期内盈利,从而不可能在证券市场上融资。 四、解决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 1.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企业在融资时,必须权衡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利益和融资财务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融资比例。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企业债券虽然融资成本不高,但是对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因此选择这种融资要有还款的清醒认识。风险基金融资虽然融资成本较高,但能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融资风险较小,因此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种选择。 2.争取资金支持

考虑企业的融资可能性、融资成本率及融资风险等几个因素,对于取得财政性资金应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资助起到了“质量证明”的作用,它使得受资助企业更容易从市场上获取创新资金。 3.控制融资风险

要对融资风险有足够的清醒认识,要对融资中的风险点进行仔细分析,提前进行风险规避的规划。而当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削减损失至可以接受的水平,使企业仍能合理的运转而不失去财务稳定性。

4.通过股权融资解决融资渠道少且后续资金缺乏的根本问题 作为专门面向高成长、科技型、创新型公司进行股权挂牌转让和定向增发融资的新三板市场无疑是其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平台,将为中小高新企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杨伟.国外创新融资问题的文献评述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

究,2012(1).

[3]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05).

[4]陈有安,等.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