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和思考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YIBINKEJI 20()8N(J.2 GENll9 农村劳务输出持续近二十年了,它经历了 人员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由被人看不起眼到 引起、省、市各级的高度重视的漫长发展 过程。2006年2爿“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 的若干意见”下达后.农民工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和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权益有了保障,消除了后 顾之忧,劳务输出走上了正轨,而且还将继续向前 发展。 劳务输出后的农村状况如何?发生了什么变 化?有哪些特点?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 么关系和影响等诸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涉及和研 究,至于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和报导更是少见。 为此,特深入宜宾县观音镇、南溪兴镇、 安 新 固 口 安岳县坪河乡各选择4一s个村进行调查研究。先 后共渊查了】2.5个村,113个社,4945户,17920 人。 一、劳务和劳务输出 天 金 腾 一政治经济学中对劳务一词的解释是:以提供活 劳动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劳务输出一词在 l2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宜宾科技 2oo8第2期 总第119期 农村在恢复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条件下, 八十年代以前还少见。因那时我国农村实 行的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户口按城 由于经营的土地有限,劳动力普遍得不到 镇、农村两条线管理,农村人口、劳力不 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本身季节性强,一般 能自由流动。建国以来虽然曾有过几次人 口流动,如五十年代初的移民垦荒,六十 年代末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七十年代后 都有农忙、农闲之分。由于土地少,农闲 时间也就多。这样就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 季节性富裕。一般情况下,在一年中农忙 期的知青回城等,都是有组织地进行。八 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个壁 垒才被打破,才有了劳务输出的出现。 劳务输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 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供输出,二是要 有市场需求,即有用人单位(企业)或个 人接纳。两者缺少哪一方都无法实现。 我国重要国情之一是耕地不足,人多 地少矛盾突出。据有关资料,九十年代初 人均耕地为1.7亩,进入2000年以后降到 1.4亩;由于南方、北方差异大,北方人均 多在1.5亩以上,南方多在l亩以内。四 川是人口大省,九十年代初人均耕地仅 0.87亩,到2006年已减少到0.7亩。实行 计划生育近三十年来,我国家庭规模在不 断缩小,户平均仅3.5人。四川户平均经 营的土地仅2—3.5亩。农村中广大农民赖 以生存的土地十分稀少,生产活动空间狭 窄。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由于推行了精 耕细作,采用良种,增施肥料等一系列措 施,迅速提高了产量,很快解决了农民的 温饱问题。接着各地大力开展了科学种田 活动,推广多项先进种养殖业技术,有力 地推动了农村种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到九 十年代中后期,粮、油、生猪、牛奶、家 禽、鱼类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它 生产周期长,收成的丰欠受自然因素特别 是气候的影响大,效益高低又受经营规模 的制约。因此,不断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成为广大农村的一大难题。 时间只有5__16个月,农闲时间要占一半以 上。目前户平均有劳力2人,如果抽出一 个劳力外出务工,全国至少将有2.5--2.7 亿个劳力资源可供输出。因此,农村是个 巨大的劳动力后备库,转移农村富裕劳动 力势在必行。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乡 镇企业、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蓬勃 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建筑业、采矿业 迅猛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拓展;服务行业 不断壮大等等,总之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 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力,都要招工,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 东南沿海一带的大中小城市,外资、合资 及私营企业特别集中,每年新招农民工都 在几万、几十万人。一个声势巨大的一年 一度的“民工潮”在神州大地兴起,十多 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其核心就是劳务输出。 二、劳务输出和人口流动 农村劳务输出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 那时外出务工人员在每个村只有几十人; 九十年代初期外出人员逐渐多起来了,每 个村仅百余人。到九十年代末期形成了高 潮,高潮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1996年以 后农业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1997年以 后农村实行税改费,各地借机搭车收费, 加重了农民负担。广大农民为了寻找新的 增收门路,纷纷加入了打工的行列。 劳务输出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试探期”。农民工外出务工初期,有 相当一部分人心存顾虑,怕务工得不到钱, 一】3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YlBlNKEJI 2oo8NO.2 GEN119 不敢轻易放弃农业。务工地点多选择在距 者;因婚姻变化而外出,户口仍留在当地 家较近的县城和乡镇,或离家不太远的大 中城市就业,实行“离土不离乡”,即既要 务工,又兼顾种地。人员多以男性为主。 者;以及逃避计划生育者等等。随着农村 人口流动比重加大,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 特点和问题,主要有: 1.通过劳务输出和人口流动,农村出 “外向期”。随着劳务输出的不断深 入,省外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合资、外资 现了不再依靠种地为生,完全脱离了农业 企业用工量加大,工资报酬相对丰厚。于 是农民工纷纷流向外省,流动数量也由初 期的省内80%,省外20%而变成省外 80%,省内20%;务工的男女性别比由初 期8:2逐渐变成6:4或5.5:4.5。农村 中有80%以上的青壮年夫妇都双双外出务 工,其子女留在农村。 “开放期”。一些多年在外的务工人 员,有了一技之长,有的学会了经营管理, 而变成了老板、企业家、商业工作者等等, 有了固定的职业,有的在城市购买了住房, 并将父母、子女接到城镇一起生活,完全 放弃了农业,脱离了农村,过着现代城市 人群一样的生活。 这就是由劳务输出而引发的农村人口 流动。而且这个流动将长期继续下去,脱 离农村的人口还将逐年增加。 农村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外出务工者, 但不是全部,更不能把人口流动和劳务输 出混为一谈,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据在 南溪长兴、宜宾县观音、安岳坪河三个点 l2.5个村的统计:流动人口共8650人,占 总人口的47.7%,其中,观音较少, 41.1%,坪河最多,58.3%。在流动人口 中,属于真正务工者(含经商)6365人, 占73.6%;随务工人员离开农村的未成年 人685人,占7.8%;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61人,占1.9%;其他原因离开农村者 1439人,占16.6%。其它原因外出人员 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大中专学生“就业 族”;多年外出探亲访友者;多年在外流浪 一14一 的一批农户和人群。 据观音、长兴、坪河三个点的统计: 不再以种地为生的农户达1132户,占总农 户的22.8%,人口3802人,占总人口的 21、l%;其中坪河户数最多,占3O.9%,观 音、长兴分别为19.8%、20%。这一现象 表明:当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有所削弱, 已不再把土地当成安生立命的“命根子”, 在国家免征农业税以前,有的务工人员还 把土地当成一种负担。 2.人口流动后留在农村中继续从事农 业人员的素质下降,生产能力削弱。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随着工业进程加 快,从事农业的人口在现有基础上减少 4【卜50%,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留在农村人口在结构 上发生了变化。因为劳务输出都是农村中 的青壮劳务,当输出量超过60%时,留下 的劳动力多数是年满50岁以上的人(40 岁左右的是少数),而且性别上女多男少, 再加上老人、未成人,有的称之为“三八, 九九、六一”(妇女、老人、儿童)。 由这样的人群去担负种地任务,农业生产 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 3.农村出现部分人口、劳力“空巢 社”。 由于劳务输出完全是农民自发的个人 行为,乡镇、村大力支持。因此输出量多 少无法控制。观音、长兴、坪河三个点共 113个社,输出量在60%以下的共40个 社,占35.6%;6l一70%的34个社,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宜宾科技 2008第2期 总第119期 30%;7l—80%的26个社,占23.9%; 员的50%。其三,经济收入中、下等者, 收入虽然不高,但足以维持自己生活和家 庭之需,并略有节余,便比务农强。他们 没有明确的长远打算,属于观望类型。总 81%以上的l3个社,占11.5%。人口流动 在60%以上的25个社,占总社数的 22.1%;其中有l3个社超出了70%,占 l1.5%。三个点中,观音输出量较少,在 之,这几种人群经常都在发生变化,相应 35个社中仅8个社超过60%,长兴和坪河 转化。 输出量较大,83.4%的社都超过了此线。 当前,农村人口还在源源不断流向城 根据调查:劳务输出量在60%以下时, 镇,流动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流动人口 农业生产活动能正常进行,对农业没有影 再返回农村的是少数,一般为2—3%。 响;输出量在6l一7O%时,留下劳力女多 5.随着农村人口流动量加大,一方面 男少,完成一些重体力劳动就比较困难, 从事粮、油、生猪生产的人数相对减少, 开始出现少量抛荒,对生产影响明显;输 粮、油生产总量虽然影响不很大,但猪只 出量在7l--8O%时,劳务紧缺,土地不能 和其他副食品的影响较大。 全部耕种,出现部分抛荒,对农业影响严 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大量的社会消费人 重;输出量超过80%时,农村劳动力极度 员和消费数量。简言之,农村流动人员由 稀少,只能耕种少部分土地,出现大面积 原来的生产者、流动后变为消费者,这一 抛荒,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将人 减一增,必然增加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上的 口流动超过70%,劳务输出超过80%的社 压力。如果说五、六年前这个问题还不明 称为“空巢社”。坪河集灵村九社,现留农 显,而到现在,流动人员超农村人口40% 村仅7人,即劳动力1人,老年人、小孩 一以上,这个矛盾也就暴露出来了。 各3人。目前这类社虽然比重不大,但随 三、劳务输出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着劳务输出的深入发展,还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传统的农业是以种、养殖业为主, 4.农村流动人口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 长期以来农民生活中所需的粮食靠自己种, 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是“打工族”。在 肉食品靠养猪、家禽来解决,多余部公出 这一群体中根据他们的经济状况,大致可 卖换成钱作其它开支。我省是农业大省, 分为三个类型:其一,经济比较富裕者, 粮食、生猪是农村中和两大支柱产业,有 他们有了固定的职业和较高收入,在城、 “粮猪安天下”的美称。改革开放二十年 镇购买了房产,其子女、父母都已迁在一 来,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粮猪经济,助民 起,准备在城镇长期生活下去,不再返回 增收,各地在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了大 农村。据三个点的统计:在城镇已购有住 量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村社见到了成效, 房的达221户,占总户数的4.5%,756人, 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占总人口的4.2%。其二,经济收入中等 三个点调查资料表明,单纯依靠粮、 者。其中一部分人正在筹集资金准备购房, 猪产业,中等村年产值多在2O0_一300万 作长期打算。另一部分人其父母、子女、 元,如果加上果、蔬、茶可达400—5oo万 亲属在农村,并在农村盖了新房,打算再 元。劳务输出兴起后,劳务收入普遍成为 过十年、二十年不再务工了,再回到农村, 各村的支柱性产业。按一个劳务人员年收 有个好的归宿。这部分人较多,占务工人 入4500元计(实际汇入农村数),2005年 一】5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YlBINKEJI 20o8NO.2 GENll9 全省劳务人员达1637万人,总收入722亿 3.盖楼房的逐年增多,居住条件大为 改观。 一元,人平均4410元。观音、长兴、坪河 12.5个村平均每村输出劳务人员510人, 些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努力,盖起了 劳务收入达230万元;劳务输出量最多的 是长兴先丰 ̄ ̄795人,劳务收入达350多 万;输出最少的是观音一步村305人,劳 宽敝、明亮、舒造的楼房,取代了旧式民 居。观音镇四个半村先后建起档次较高的 楼房253座,占总产数的15.79;长兴镇 务收入达140万。可见劳务收入已与农村 的粮猪经济收入基本相当,甚至超过。即 使产业结构抓得好的村,同样也有劳务收 入。 因此,劳务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 的重要渠道。由于大幅度增加了收入,活 跃了农村经济。农民用这笔资金,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构 建和谐社会作了大量工作。突出表现在: 1.观念不断更新。 农村务工人员通过务工,接受了外界 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学到了先进文化和 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农村长期形成的传统 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价值观、人生观、生 育观、消费观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衣、 食、住、行讲究起来了,家用电器进入了 农家,逐渐步入现代文明生活。 2.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机械设备 增多。 目前农村的稻、麦脱粒,抽水灌溉, 粮食、饲料加工,生活用水等均实现了机 械化和电气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 度。观音、坪河8个村有4(卜啦0%的农户 购买了脱粒机、粮食、饲料、抽水等机械 设备。 为了解决运输和出行方便,不少农户 还购买了汽车和摩托车。观音镇四个村就 拥有汽车35辆,摩托车481辆,30%以上 的农户都有摩托车,不仅解决了出行方便, 还用于农用物资的短途运输,从而告别了 肩挑背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一16— 4.5个村新建楼房655座,占总户数的 35.7%;坪河乡4个村也有13%的农户建 了楼房。 4.用于子女先教育费用的投资加大。 观音、坪河八个村的儿童入学率高达 100%,初、高中的升学率逐年提高,每年 都有几名学生考入正规大学。观音四个村 目前就有46名在校大学生,坪河四个村也 有近40名。 5.文化生活设施日趋完善。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大为改观,90%以 上的农户都有电视机。观音、长兴8.5个 村共有彩电2352台,占总农户数的 一68.2%。坪河四个村有彩电9OO余台,占 总农户的60%以上。 6.通讯、信息传递实现了便捷化。 随着我国电讯事业高速发展,多数外 出务工人员在家都安装了电话,购买了手 机。观音、长兴12.5个村共安装电话2362 门,购买手机1290部,平均每户有1门 (部)。坪河四个村安装电话40O多门,有 手机1000多部。从而大大缩小了城乡差 距。 四、当前农村、农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给农村注 入了新的活力,对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 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农业正面临着 一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轻农、弃农观念正在农村蔓延。 九十年代中后期农村掀起打工热潮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宜宾科技 2008第2期 总第119期 来,广大农民普遍意识到:单纯搞农业只 能求得温饱,要有钱花逐渐富裕起来,只 养蚕,并在长兴建了丝厂,职工达400多 人。后来由于市场变化,1994年丝厂倒 闭,目前虽有少数人在坚持, 殖户数 有外出打工,于是对实行精耕细作、科学 种田的热情开始“降温”。特别在劳动力大 量离开农村的情况下,由于劳力不足,有 相当一部分农民只求能种下去,收回来, 还不到养蚕盛期的5%。坪河4个村2000 年养蚕户达349户,2004年只剩下64户, 减少了81.7%。 够自己吃用就满足了。大多数关心的是到 什么地方打工挣钱多。轻视农业的思想普 遍存在。 2.种粮面积逐年衰减。 三地种植业都以水稻、小麦、玉米、 红苕、油菜为主,因劳力不足,开始走入 低谷,面积减少,产量滑坡。水稻是村民 的主粮,一直十分重视,面积变化较小。 观音的水稻田抛荒面积达3%,长兴虽无 抛荒,但退耕还林中仍占了少量水田,种 植面积减少在2%左右。而小麦、玉米、 红苕、油菜、花生等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幅 度大。长兴四个村2006年比2000年减少 分别为:40.4%、35%、52.7%-、40%和 50%,面积共1807亩。坪河四个村2004 年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种植面积(扣 除退耕)较2000年共减少2387亩,减幅 为21.9%,其中,水稻减少2.2%,玉米减 少37.8%,小麦减少46.9%,红苕减少 38.8%。由于小麦、玉米、红苕几种作物 费工量大,效益低,面积还将进一步削减。 面积的减少,必然导致总产量下降。 3.养殖业滑坡。 生猪是这三个调查点的传统优势产业,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大,生猪生产走入低 谷。长兴4.5个村2006年比2000年下降 55.5%,坪河4个¥ ̄2004年比2000年下降 35%。如果按劳务输出人口计算,按一人 一头猪计,则减少生猪6300多头。 栽桑养蚕。历来是长兴和坪河的优势 产业,九十年代初长兴有80%以上的农户 养鱼。九十年代初,长兴的稻田养鱼 近千亩,目前只剩下利用塘堰养鱼的60 户。 4.耕作技术的倒退。 我省丘陵地区历来就有精耕细作的优 良习惯,水田虽然只种一季水稻,从头年 收割到次年插秧都要经三犁三耙。目前长 兴一带冬前80%以上都是谷桩田,观音未 犁的也占半数以上。据调查,这些谷桩田 在插秧前只进行耕、耙只进行。主要原因 在于劳力不足和耕牛减少。还有相当一部 分农民,既缺耕牛,又无钱租牛犁田,只 好用最原始的办法一人工挖,撒上肥料, 稍为耙平就插秧。各村都有个别农户买了 旋耕机,但冬水田无法使用。插秧后的田 问管理,因劳力不足,比较粗放。至于田 边地角的利用,过去多用来种小杂粮,如 今都放弃了。 5.农业科技的推广难度加大。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先进技术的推 广和采用又离不了人。目前,农村文化素 质高,科技意识强的青壮年大都离开了农 村,剩下的是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和 一些准老年人(50岁以上),他们能把现 有田地种好管好,已实属不易,至于采用 新技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兴镇是原四川省宜宾地区的科技示 范乡,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这里 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一直是走在前 列。例如:水稻旱育秧、水稻免耕栽培、 蓄留再生稻、稻田养鱼、栽桑养蚕等技术 一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YIBINKEJI 2008NO.2 GEN119 的推广应用盛行一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 效益,并多次获得省、地有关部门的奖励。 国农业人口比重过大,过于集中,就业难 的问题终于得到初步破解。忧的是:在没 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丘陵地区和山区,农 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对农业的影响和冲击 但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逐渐衰退 了。萎缩消失的原因不在于这些技术本身, 而在于当地资源少(户平均耕地2—3亩), 已经显露,使得农业停滞萎缩,养殖业滑 无法形成规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 坡,土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限,有文化,有开拓精神的大都外出打工, 不愿意留在农村。 6.农村后备劳力堪忧。 在长兴,坪河劳务输出量大的村社中, 已经很难找到l6—35岁的男女青年人。凡 年满l6周岁不能继续升学的男女青年,通 过各种渠道都外出打工。而现在6一l5岁 的在校学生,十年后除部分升学和服兵役 的以外,出路仍然是打工;现在留在农村 50岁以上的劳动力,十年后都年过六旬, 步入老年人行列,长此下去,农村劳动力 从什么地方去补充呢? 五、劳务输出量过大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一场人口大流 动和大分化时期。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人口 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活动,已经成为 历史的必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融入城镇 人群之中,并将不断扩大。农村人口继续 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在缩小,而且还将继 续缩小。观音、长兴、坪河l2.5个村的调 查资料显示:流动人口分别为40.8%、 45%、58.7%;户平均流动人数为1.1人、 1.6人、2.1人。输出劳动力分别是48.9%、 66.5%、72.6%;户平均输出为1人、1.45 人、1.4人。劳务输出量大是长兴、坪河8 个半村,接近或超过劳力的三分之二;留 在农村的劳力户平只有0.5—0.55人。观音 四个村目前输出量近50%,留农村劳力每 户有1.1人。 出现这一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我 一18一 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到农村的 稳定,农业的发展,影响到关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1.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速运行、从事二、 三产业的人员剧增,其中大多数农民工加 入到这个行列。历来从事二、三产业人员 所创造的价值和得到的报酬都高于第一产 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这种差别越 拉越大。而城市往往是省、市、县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是基础没施、交通 条件、购物、休闲娱乐、小学教育、医疗 条件……等都比较齐全,农村是无法相比 的。这种工农、城乡的巨大差别,吸引着 大量的农村人群,都希望能过与城市人群 一样的生活,从而加速了劳务输出和人口 流动。 2.乡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吸纳 农村劳力甚微。 调查的三个点都是丘陵地带纯农业地 区。乡镇企业仅有一些建筑、酿酒、烧砖、 水泥预制件、家具、粮油、食品加工、汽 车、摩托车修理等私营小型企业,由于规 模小,档次低,经济效益有限,吸纳劳力 很差。至于村一级的集体经济多数是空白, 甚至有的村还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即使有 也十分简陋。 3.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农业机械化 进展十分缓慢。 目前丘陵地区农村中的农业生产还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宜宾科技 2008第2期 总第119期 靠传统的人工和畜力来完成,仅在脱粒、 灌溉、粮食和饲料加工方面用上了机械。 发展、村镇建设,以及农村社会生活各方 面全面发展的前进方向,确立了对农村实 其他耕、耙、播、收、田间管理等环节全 靠人工。按当地每亩用工量、农作物产量 行“多与少取”的指导思想和“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二十字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 及粮食市场价格计算,2003年粮食调价前 每个工收入仅8一l0元;2005年后粮食调 了科学定位,其中“生产发展”是中心, 价并全部免除农业税后,每个工也只有 lO—l2元。其他如养猪、养蚕每个工收入 也在l5元以内。这和务工相比差距很大。 4.农用物资不断涨价,农业投入增多。 对农用物资涨价问题十分重视, 曾多次强调化肥、种子、农药不准涨价。 但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始终买到的是年年 都在涨价的化肥、种子、农药。据在观音、 长兴的调查,碳氨、过磷酸钙、尿素三种 肥料零售价,2006年比2000年分别上涨 39.13%、46.05%、17.76%。主要原因在于 从事农用物资经营太乱太杂,中间环节过 多。原来从事农资的主管部门——供销社 不存在了,均转为私人承包,从生产厂家 到农民手中四、五次易手,层层加价,农 民只能从营销人员那里买到不断涨价的肥 料。 5.粮价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十多年来尽管我国物价比较平稳, 没有大起大落,但是每年物价仍有上升、 多年累计普遍涨幅在60%以上,有的高达 一倍以上。而农村粮价近十多年来,仅调 整过一次(2002年),虽然保持了粮价稳 定,安定了人心,但这是以牺牲农民利益 为代价的。广大农民看到农用物资生活必 需品年年上涨,粮食价格多年不变,生产 积极性不高,普通存在够自己消费就行的 消极情绪,影响了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高。 六、对策和措施 2006年初,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指出了今后农村经济 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 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为此特提 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识,重 视保护农业劳动力。 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农村只有生产发 展了,经济才能活起来;只有具备坚实的 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生活自然得到改善 和宽裕。要使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必须重 视保护农业劳动力,必须有一大批素质高 的劳动力作保障。尽管农村劳动力有富裕, 应该输出,便维持农业再生产的劳动力却 不能少要正确处理好农业生产必需劳动力 和劳务输出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倾 巢”出动。积极、稳妥地搞好劳务输出, 作到农业生产,劳务输出两不误。 2.推行涉农企业到农村的发展战略。 把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在镇、乡、 村,有利于建立牢固的原料基地。实行统 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规范,统一产品质 量。统一收购价的“四统一”,实行订单农 业,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既为附近农民 增收创造了条件,也可以增加当地税收来 源,同时还可以吸纳当地部分劳动力,解 决农村就业问题。我省农业产品如茶叶、 花生、柑桔、柠檬、蚕桑、竹制品、肉食 品、红苕淀粉等资源丰富,完全具备这些 相关企业到农村发展的条件。 3.积极支持、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 农村创业。 目前,我国每年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一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YIBINKEJI 2o08N0-2 GEN119 已达二、三百万人,而且还将逐年增加。 因此,鼓励和支持那些有志到农村,从事 专业性的种养殖业开发和创办农产品加工 企业的个人或集体。建议有关部门设立大 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开发基金,以帮助解决 资金来源问题。县、乡、镇协助解决土地 问题,特别要从那些人口流动最大的村、 社,采取租赁、或转租等形式进行土地流 转。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应大力配合, 在观音、长兴、坪河调查,这种种Ⅱ|较多 的农民(8亩以上)共222户,745人,占 总农户数的4.5%,共种土地2159.6亩、 占耕地的13.8%,户平均9.7亩。长兴先丰 村七社徐国庆种出21.7亩,成为当地第一 种粮大户。养殖业方面如养猪、养禽、养 兔、养鱼、优质水果等都有一批专业户, 虽然规模不大,有关部f J如能从、资 金、技术、防疫、营销等方面给以支持和 引导,使他们向规模化、大型化方面发展。 为他们提供上的优惠。 4.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尽快提高农 不能让其自生自灭,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 村劳动生产率。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 之路,农业实行机械操作,可以替代繁重的 6.加强农村人口流动后的耕地管理。 经过十多年来的劳务输出和人口流动, 农村耕地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关 部门应尺I决制定土地流转法规和实施细则, 在土地流转法规未出台前,建议当地把这 部分土地管理起来,采取签订土地使用临 人工劳动,提高工效,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同 时也减少了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人口,以加 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成绩是突出的,但就整体 而言,差距大,发展不平稳。特别是在丘陵和 山区,使用农业机械少,而丘陵农业和山区 农业在全国农业占有70%以上的比重。建 议有关方面应重点研究丘陵地区和 山区的农业机械化问题。首先解决适 合稻田作业的机械,如耕、耙、插秧、 收割等。其次是适应旱地地块小的机 具。目前各地正在推广旋耕机,要尽 快建立旋耕机服务体系,实行销售、 使用推广、维修一条龙服务。不能只 管宣传销售.而不过问使用与维修。 此外收割、插秧机具也应积极引进和 研制。 5.大力发展农村种田大户和其 时协议的办法,为种粮农户提供土地资源, 以免造成浪费 他专业化种养殖大户,推进农业产业 化重组。 目前留在农村中的一部分农户, 从流动人员那里得来土地,以扩大 种植规模,专门从事粮食生产。据 一2()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