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供热管网建设技术要求 一、 基本要求
1.1 为规范新乡市集中用户供热工程建设市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供热质量和安全,制定了本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公司范围内使用市政集中供热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用户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2.1 用户供热工程系统是指建筑或建筑群规划红线内的采暖系统,包括热力站前一次网、热力站、二次网及建筑内的采暖系统。
①热力站 热交换形式为水—水换热;
②一级网工作压力P≦1.6兆帕、工作温度T≦120℃; ③二次网工作压力P≦1.6兆帕、工作温度T≦75℃;
1.3 用户供热工程系统的验收,除符合国家如下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本规定。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2004。 《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安装技术规程》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2013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CJ/T115—2001 1.4 在雨、雪、大风天气进行接头焊接和保温施工时应搭设罩棚。
1.5 焊口盖面完成后应及时清除焊缝表面的焊渣、飞溅等,焊工同时进行表面自检工作,合格后应及时用钢字头打上焊工钢印号和焊口号。
1.6 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在运输、现场存放、安装过程中应采用必要措施封闭端口,不得拖拽保温管,不得损坏端口和外护层。管道必须堆放在没有石头(坚硬物)的平面砂地或枕木上,在平面砂地堆放时应确保接触地面的一层的每根管子都打上木楔子,堆放高度应不超过2 米。
1.7 在管道穿墙或穿板时,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穿过构筑物墙板处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套管,穿过结构的套管长度每侧应大于墙厚20~25毫米,穿过楼板的套管应高出地面50毫米;2 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可采用柔性材料填充。
第 1 页 共 8 页
1.8 管网应分段试压。强度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介质为洁净水。严密性试验应为1.25倍设计压力。具体要求详见CJJ288—2004第8.1节。
1.9 管网的现场安装的接头密封应进行100%的气密性检验;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为合格。
1.10 管网试压合格后应用水力冲洗,水力冲洗应连续进行,并以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流量和压力冲洗,管内的平均流速不应低于1.5米/秒。
1.11 无补偿直埋敷设符合《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的规定,管材及管件应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工厂化制作的预制直埋保温管材及管件,并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CJ/T155的规定;
1.12 预制直埋保温管室外架空敷设时,保护层外选用玻璃丝布刷树脂漆(至少两布三油方式)。搭接处应密实、连续,其环向、纵向搭接不得少于50毫米,缝口朝下。
1.13 管材:DN150以上的管道采用螺旋缝焊接钢管,材质为Q235B。钢管管径等于小于DN150的管道采用20#钢无缝钢管。
1.14 供热管网聚氨酯保温密度应在60-80公斤/立方米。
1.15 供热管网的土建结构和回填工程须符合《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三章的规定,直埋敷设管道必须进行砂护管工艺。
1.16 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均采用标准件符合《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12459,工厂加工;弯头采用热煨弯头,R=2.5D。
1.17 供回水管排列顺序:沿供水方向为右供左回,施工中应予充分注意。
1.18 预制直埋保温管钢管的焊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98)和《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2004。
1.19 焊接方式采用氩电联焊。焊条型号应根据母材型号选择,一般Q235B钢管采用E4303焊条,20#钢采用E4315焊条。焊缝全部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
1.20严格执行管道吹扫及施工中管道清理、管口保护方面要求,防止杂物进入。 1.21二次管网埋深要求见下表
直埋敷设管道最小覆土深度
管 径(mm) 车行道下(m) 非车行道下(m)
1.24 支架、吊架技术要求
50~125 0.8 0.6 150~200 1.0 0.6 250~300 1.0 0.7 350~400 1.2 0.8 450~500 1.2 0.9 第 2 页 共 8 页
1.24.1 支架、吊架的位置应正确、平整、牢固、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应垂直与管道,不得发生歪扭现象,以便卡板和导向板的安装。
1.24.2 管沟敷设的管道,在沟口0.5米处应设支、吊架;管道滑托、吊架吊杆应处于与管道热位移方向相反的一侧。其偏移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1.24.3 两根热伸长方向不同或热伸长量不等的供热管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共用同
一滑托。
1.24.4 有补偿器的管段,在补偿器安装前,管道与固定支架之间不得进行固定。 1.24.5 滑动支架安装时,均应按设计要求,预先留出与管道热伸长相反方向偏移,偏移量及导向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1.24.6 滑动支架纵向中心线与管道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面上。
1.24.7 滑动支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埋设应牢固,滑动面应清洁平整,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
1.24.8 滑动支架的弧形板应与管道表面紧密接合,不应有缝隙并满焊。
1.24.9 滑动支架不得焊在管道的纵向焊缝上,其顶端距管道横向焊缝的距离大于150毫米。
1.24.10 滑动支架的底面应紧靠在滑动支墩滑板上,不得有悬空现象,接触面之间应打抹黄油。
1.24.11 焊缝不许设在托架和支座上,管道间的连接焊缝与支架间的距离应大于150毫米。
1.24.12 支吊架采用槽钢。 1.25 排污放气阀要求;
1.25.1 庭院供热管网管道的高处设有放气阀,低处设泄水阀。排放管引至安全地点予以固定;放气阀、泄水阀禁止使用管螺纹和铸铁、铸铜类设备。
1.25.2 设在高处的阀门、Y型过滤器等需要检修及操作的附件,应设有便于操作且牢固的活动梯子。
1.26 防水措施;
1.26.1 土建结构工程符合《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6.2 管子穿越井室壁与穿墙管留有30~50毫米的环缝,用油麻-水泥砂浆,油麻-石棉水泥填塞并捣实。
1.27 保温管、阀门管件具体验收规范
1.27.1 钢制部件材质的选择必须满足强度设计和使用要求,并分别符合GB9711-2001中的加工要求。
第 3 页 共 8 页
1.27.2 管件的公称直径和最小公称壁厚都应符合CJ/T114-2000中的4.1.2中相应主管道钢管规格的要求,直径和壁厚尺寸公差都应分别符合GB9711-2001的相关要求,执行该标准上差,无下差。
1.27.3 弯头与弯管表面应光滑无结疤、划痕、重皮等缺陷;最小壁厚比所连接主管道钢管公称壁厚高一等级,最薄处壁厚不低于所连主管主材厚度,所有弯头采用热压弯头。
1.27.4 工作钢管和外护管中心线在管件端部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中心线允许偏差表 外护管外径(mm) 75~160 180~400 420~655 710~850 960及以上
二、二次网规定
2.1 二次网供热参数75/50℃;
2.2 二次供热管网宜采用架空或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架空敷设支架的制作安装应符合《室外热力管道安装》01R414的规定
2.3 二次供热管网分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一般应采用上翻身连接方式。
2.4 热网中的关断阀门均采用Pn=1.6兆帕,耐温大于120℃的金属硬密封铸钢阀门。 2.5 焊缝无损探伤检验应符合《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4.4条规定,工作钢管的焊口采用100%无损探伤(按照10-20%比例射线探伤),其中三通、弯头连接处(包括过路管焊口)采用X射线探伤。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融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的规定,合格标准为三级;超声波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GB11345—)的规定;
2.6 热力井室的土建尺寸参照设计图纸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K502《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施工安装》进行施工,或采用经有审图机构和热力公司两级审核后的图纸施工。(补充具体尺寸要求)
2.7 有地下室的建筑,单元热力入口可设在地下室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度不低于2.0米,操作面净宽不应小于0.7米。
2.8 热力入口涉及的干管阀门应采用铸钢球阀、铸钢半球阀和铸钢闸阀。 2.9 室外管井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绿化带室外井口应高于地面5-10cm。
2.10 室外管井穿墙套管,井室内外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防水处理,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井室爬梯。
中心线偏差(mm) 3.0 5.0 7.0 9.0 10.0 第 4 页 共 8 页
三、井圈、井盖形式、爬梯形式及位置
3.1 井室应具有正常操作及检修空间。井圈、井盖应有防进水措施。井盖应便于操作。 3.2 阀门井的选型应满足阀门安装要求,井室高度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3.3 阀门法兰外缘至井内壁及井底的距离不得小于0.4米; 阀门井总体深度不低于1.6米。
3.4 盖板选用现浇整体结构,井盖口安装在爬梯正上方。 四、一次网建设技术要求 4.1 供热参数为120℃/70℃。
4.2 管网采用无补偿直埋方式敷设,主干管直管段具有全线敞槽预热条件的,均按无补偿敞槽预热的方式敷设。部分不具备敞槽条件的干管,采用一次性补偿器直埋敷设,覆盖式预热。部分小管径干管及支管采用无补偿冷安装方式敷设。
4.3 热网中的关断阀门均采用Pn=2.5兆帕,耐温大于150℃的金属硬密封铸钢半球阀。阀门与管道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均采用标准件,工厂加工;弯头采用热煨弯头,R=2.5D,符合《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12459。
4.4 焊缝无损探伤检验应符合《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4.4条规定,工作钢管的焊口采用双百探伤。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融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的规定,合格标准为三级;超声波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GB11345—)的规定,合格标准为二级。
五、楼宇立管安装技术要求
5.1 安装波纹膨胀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 波纹膨胀节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预拉伸,受力应均匀。
5.1.2 波纹膨胀节内套有焊缝的一端,在水平管道上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在铅垂管道上应置于上部。
5.1.3 波纹膨胀节应与管道保持同轴,不得偏斜。
5.1.4 安装波纹膨胀节时,应设约束装置,待管道安装固定后再拆除临时约束装置。 六、设备规格及品牌准入
6.1 钢管及保温保护层规格(管壁厚度偏差度按GB9711标准,无下差) 公称直径 DN 150 200 250 300 钢管外径 ×壁厚(mm) 159×5.0 219×6.0 273×6.0 325×7.0 外套管外径×壁厚(mm) 250×4.9 315×6.2 365×6.6 420×7.0 保温层厚度(mm) 40.6 41.8 39.4 40.5 交货单管长度(mm) 12000 12000 12000 第 5 页 共 8 页
350 400 450
377×7.0 426×7.0 478×7.0 500×7.8 550×8.8 600×8.8 53.7 53.2 52.2 12000 12000 12000 6.2 管材及设备品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3阀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式
6.3.1阀门及阀门附件生产厂家需要的资质
6.3.1.1营业执照,注册资金: 5000万元及以上(外资、合资企业500万美元及以上) 6.3.1.2税务登记证 6.3.1.3组织机构代码
6.3.1.4 TS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B级及以上。 6.3.2阀门及阀门附件材质要求
6.3.2.1蝶阀(三偏心、蜗轮涡杆传动) 阀体:铸钢
阀杆:不锈钢1Cr13或2Cr13 阀芯:不锈钢1Cr13或2Cr13 手轮:球墨铸铁或可锻铸铁
密封材料:阀门的所有主要密封零件需要不锈钢双向密封材料。 6.3.2.2闸阀
第 6 页 共 8 页
设备名称 预制直埋保温管 截止阀 闸阀 蝶阀 球阀 静态平衡阀 滤网(过滤器) 压力表 双金属温度计 自力式流量/压力控制阀 室内磁力式锁闭阀 户用差压平衡阀(选用) 设备品牌 钢管原材采用安阳钢铁、邯郸钢铁、本溪钢铁品牌。 具体要求见“6.3阀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式”
阀体、阀盖:铸钢
阀板:铬不锈钢1Cr13或2Cr13 阀座:铬不锈钢1Cr13或2Cr13 阀杆:铬不锈钢1Cr13或2Cr13 填料:柔性石墨
硬密封:不锈钢1Cr13或2Cr13 6.3.2.3球阀 阀体:铸钢
阀杆:铬不锈钢1Cr13或2Cr13 密封面材料:不锈钢1Cr13或2Cr13 阀球密封: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 6.3.2.4数字锁定平衡阀 阀体:铸钢或铸铁 阀杆:不锈钢
精度要求:精确到1/10圈的开启圈数显示;
主要性能:具备开度锁定功能,非管理人员无法改变设定状态;良好的流量特性,有阀门开启指示,开度锁定装置及用于流量测定的测压小阀。利用专用智能仪表,可直接显示出流经平衡阀的流量值。
6.3.2.5 Y型过滤器 壳体:铸钢 滤网骨架:不锈钢 滤网:不锈钢
6.3.2.6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带闭锁功能) 阀体:铸钢或铸铁; 阀芯:铜合金; 弹簧:不锈钢; 导压管:拉制紫铜管 阀辨:铸铜合金; 控制阀精度5%; 6.3.2.7止回阀 阀体:铸钢;
阀芯:不锈钢1Cr13或2Cr13;
阀座:铬不锈钢1Cr13或2Cr13 弹簧:不锈钢;
第 7 页 共 8 页
6.3.3其它要求
6.3.3.1同一品牌同一规格的阀门滤网等附件采用的法兰应尺寸一致,且符合国家标准。
6.3.3.2一级网工作压力不小于2.5兆帕、工作温度不小于120℃;二次网工作压力不小于1.6兆帕、工作温度不小于75℃。
6.3.3.3采购阀门、滤网、平衡阀等应有生产厂家和合同。
6.3.3.4新阀门应解体检查,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打压试验,打压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提供厂家打压报告和打压视频)
6.3.3.5 DN50及以上阀门及阀门附件商标应铸造在门体上,各口径阀门及阀门附件应有铸造的压力等级和口径。
备注:若施工现场与本技术标准不符,由甲方、监理及乙方协商确定。
新乡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