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学概论第六版整本书超强大内容复习总结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第六版整本书超强大内容复习总结知识点

来源:宝玛科技网
旅游学概论第六版整本书超强大内容复习总结知识点

1、 旅游学研究对象:主体-旅游者;媒介-旅游业;客体-旅游资源

2、 早期的旅游学研究;集中在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问题 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19年,波迪奥(意大利),《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 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系统剖析论证 1927年,马里奥蒂(意大利),《旅游经济学讲义》

3、 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它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前往外地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

4、 旅游活动的构成条件:1、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2、异地性: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 3、暂时性:不超过一年 4、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 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2、商务旅行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6、 产业对现代旅游的影响:加速城市化发展;改变工作性质;阶级关系新变化;技术的进步

7、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需求方面: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供给方面: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目的地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

8、 大众旅游:大众化旅游;旅游活动的参加者范围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大众型旅游;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模式。大众性旅游的功过:功:帮助人们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安全感障碍;节省开支 过: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9、 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气候条件;客源地方面—出游目的,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我国旅游活动季节性波动不大的原因:疆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不一;吸引外国旅游者的大部分是历史人文资源 。

10、 旅游活动的类型: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居民到地区旅游,成为海外游客)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包括并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长驻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差别:(1)消费程度(2)逗留时间(3)便利程度(4)经济作用(5)是否跨越国界(根本原因)。

11、 旅游者的界定: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我国的统计口径: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海外游客(来我国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12、 国内游客的分类:国内旅游者:离开长住地,在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 13、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客观因素:(一)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二)足够的闲暇时间(三)其他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积极的:探新求异的需要,或者说好奇心和探索的需要;消极的:逃避紧张的需要

14、 旅游动机的类型: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社会交往)方

1

面的动机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5、经济方面的动机(要会举例!)

15、 旅游者的类型及其需求特点: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1、在全部外出旅游者中所占比例最大2、季节性强3、对旅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发时间的选择自由度大4、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5、对价格较为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1、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较为频繁2、不受季节的影响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4、在旅游服务方面强调舒适和方便,消费水平较高5、在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在需求方面不同于前两类,但又同时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特点1、季节性较差,类似于差旅型旅游者2、对价格敏感,类似于消遣型旅游者3、对目的地的选择,与差旅型旅游者相同 16、 旅游资源的概念: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17、 旅游资源的内涵:1、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对游客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判断依据:旅游吸引力 3、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也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内容 4、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5、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18、 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特征;1、区域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同旅游资源有其存在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主要表现: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上)2、组合性3、地域固定性4、相似性5、不可替代性。时间特征:1、季节变化性2、时代性和变异性。文化特征;1、内涵丰富性2、历史社会性3、民族文化性4、感知决定性。经济特征:1、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2、价值的不确定性3、吸引力的定向性4、易损性5、可创新性

19、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0、 旅游资源的保护:被破坏的原因:1、自然作用:a、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B、风化作用c、动物破坏,如白蚁、鸟类等 2、人为作用:a、旅游者行为不当 b、当地居民或旅游企业破坏

21、 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自然作用带来的灾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旅游者方面的原因带来的灾害: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其他人为原因的破坏:a、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b、制定必要的法律或法规加以约束

22、 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3、 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 ≠ 旅游事业;根本目的:通过对旅游活动的推动、促进和提供便利服务来从中获取收入;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型服务性的产业;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

的产业。

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垄断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以及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24、 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旅行社、饭店业、交通运输业。五大部门: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业务组织部门、东道地旅游组织。

25、 干预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a、协调旅游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吧b、建设和确立国家(地区)旅游形象c、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不公平竞争d、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品的建设e、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安定f、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6、 干预旅游业发展的手段:需求管理手段: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控制价格;控制游客进入量。供给管理手段:控制土地用途;对建筑物行使管制;市场管制;实行特别征税;投资鼓励

2

27、 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伟大的创举:组织者:托马斯·库克;时间:1841年7月5日;地点:莱斯特——洛赫伯勒(往返24英里);参与人数:570人;旅行方式:包租火车;目的:参加“禁酒大会”

28、 近代旅游业之父——托马斯·库克:a、组织首次大规模集体旅行b、开创商业性旅游经营c、首次组织出国包价旅游(1855年,前往法国)d、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行团(1872年)e、成立第一家旅行公司(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f、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陪导游g、最早使用地方导游h、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i、创办第一份旅游报纸《旅游者与展览广告商》j、发行了代金券,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29、 近代旅游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开始过渡的标志:内燃机的出现(汽车、飞机的发明)

过渡完成的标志:喷气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

30、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陈光甫);1927年6月,更名“中国旅行社”;1949年11月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第一家国营旅行社;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1954年4月1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31、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旅行社: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游业务: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

32、 旅行社的分类:外国:旅游批发商、旅游经营商、旅游零售商。中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33、 旅行社的经营方式:包价旅游(一次性付费):综合包价旅游/全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散客旅游(根据人数定):选择旅游;委托代办业务。 34、 小包价旅游包括:包括:(1)从国内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2)在目的地的住宿(3)在目的地期间的早餐

35、 旅游饭店:饭店:依托服务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项服务的企业。旅游饭店:由国家旅游局授权挂牌的星级饭店。饭店等级评定工作的原则:参加等级评定的饭店必须有一年以上营业历史;饭店的等级应通过多次调查后才能评定;饭店等级的高低通常不受规模大小的;评定后的等级并非永久不变

36、 旅游交通: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旅游交通的构成:1.旅游交通线路2.旅游交通运载工具3.旅游交通站点及辅助设施4.旅游交通管理系统。 旅游交通的任务:解决旅游者在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从一个旅游目的地前往

另一个旅游目的地,以及在一个旅游目的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便利往来的问题。

汽车旅行:自驾车、搭乘公车、包乘旅行大客车 航空客运业务的经营分定期航班服务+包价服务

水路业务分远程定期班轮服务、海上短程渡轮服务、游船服务和内河客运服务。 37、 选择旅行方式的影响因素:1.旅行目的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38、 旅游景区的界定:1、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驶管理;2、有明确的界线同外界阻隔3、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旅游者出入行使有效控制

39、 旅游景区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

40、 旅游购物品的类型:1、旅游日用消耗品2、土特产品3、旅游纪念品

3

41、 旅游产品的特点: 1、综合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

42、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

经济影响:积极方面: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有助于货币回笼;增加税收,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机会。 消极方面: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社会文化影响:积极方面: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环境的改善。消极方面:不良的“示范效应”;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环境影响:积极方面: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消极方面: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破坏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威胁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致使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 44、旅游产品:整体旅游产品——以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

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因素的集成的总和。

单项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设施或服务。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为了保护的开发;为了开发的保护;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 旅游资源: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各种客观事物。 分类:按内容分: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资源本身再生性分: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 按存在状态分:现实、潜在

按品位或级别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资源 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衡量旅游资源价值的客观标准:该项旅游资源所能吸引来访游客的数量

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自身品质以及其坐落点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 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

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突出独特性的原则;力求经济;注重环境保护 致使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自然——重大天灾、风化作用 人为——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旅游业的不当行为) 44、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

45、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外联及采购业务;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营销宣传和信息服务;代办旅行手续;提供接待业务

46、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脆弱性产业;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涉外较强的产业 旅游业构成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完成旅游经历的旅游业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