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地理》(七上)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师: 时间: 集体备课 内容简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主要学习天气与气候的知识,气候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1. 2. 3. 4.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知道世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 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及结果 1知道世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 2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及结果 第一节 天气 2课时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2课时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2课时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2课时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2课时 改进建议
单元备课:《地理》(七下)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师: 时间: 集体备课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本单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一节 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2、经济特征 3、民族与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2、热带气候与物产 3、地形与城市分布 4、华人华侨集中地 第三节 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地形和气候 3、发展中的工业 4、工业城市及工业中心的分布 第四节 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特征 3、以温带性气候为主 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5、自然资源丰富 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 7、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8、主要的城市和港口 1、日本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业与农业。 4、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主要城市和港口。 1、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印度 第四节 俄罗斯 复习课 内容简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改进建议
单元备课:《地理》(七下)
第八单元 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教师: 时间: 集体备课 本章是在上一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和地区的方法。在本章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辅之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本单元共四部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 第一节 中东 本节围绕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1.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 2.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3.为水而战——水资源匮乏 4.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盟:主要国家、首都地理位置,对成员国的影响,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2、发达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主要工业区分布。 3、发达的农业——传统的畜牧业:自然环境条件。 4、发达的旅游业: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居民、文化、风土人情,丰富的旅游资源。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的动物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发达的农业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发达的工业 1、了解一个地区对当地和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2、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3、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优势。4、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重点:中东和欧洲西部。 难点:人口、粮食与环境。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第一节 中东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 澳大利亚 复习课 内容简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改进建议
单元备课:《地理》(七下)
第九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
教师: 时间: 集体备课 内容简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本章的重难点在于开发学生综合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灵活选图多层次多角度读图用图,通过小组交流分工协作,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1、 美国,巴西的人种构成与民族 2、 说说美国,巴西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3、 美国,巴西的农业发展 4、 巴西热带雨林危机 5、 美国的农业发展 6 、巴西热带雨林危机 1、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巴西的自然环境;人种构成特征;经济特征及主要经济作物;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保护;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巴西 复习课 改进建议
单元备课:《地理》(七下)
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教师: 时间: 集体备课 内容简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改进建议
“极地地区” 是世界地理分区中的一个“相对”的地区,也是《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教材从三个方面,重点以“南极洲”为案例,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对该地区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其中第一个方面“冰雪覆盖的地区”向我们介绍了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后两个方面“科学考察的宝地”与“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则阐述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原因。教材这样安排既符合知识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特有的自然景观。 2、让学生通过看书及有关资料归结出极地地区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的原因:资源丰富——天然实验室——科考价值及考察站。 3、结合“目标2”,使同学们了解加强极地保护与和平、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因及措施。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读图分析、创新探究等综合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感情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冰雪覆盖的地区”;极地地区丰富的资源—— “科学考察的宝库”。 难点:极地地区特有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