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围城》的主题及艺术手法

试论《围城》的主题及艺术手法

来源:宝玛科技网


试论《围城》的主题及艺术手法

钱钟书于1946年写完了《围城》这部小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该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与求职为线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并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强有力的讽刺。作者在《序》中这样写到:“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的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这《序》就表明了两点:其一小说采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其二表明了讽刺的对象,正因为如此,有人称之为“新儒林外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主题与艺术手法的关系:简单的故事与博大精深的内涵、多元化修辞的运用、既冷且热的讽刺艺术。

一、 简单的故事与博大精深的内涵

钱钟书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作家,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他运用渊博的学识和杰出的创作才能,使简单的故事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让读者爱不释手。每新读一次,都有的体会。该小说被译成多国文字也就可以理解了。

小说分为四个单元: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第一单元,本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的情况,以写他在上海的社交活动为主,其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瓜葛占了主要位置;第五章为第二单元,写分别尝到“爱情”苦酒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出来,由假想的情敌变为同病相怜的好友,共同到三闾大学谋事;第三单元写三闾大学内部斯文扫地的闹剧;第四单元写在返回上海的路途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结了婚,在一次陷入婚姻的“围城”。小说反映了抗战年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为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和心态,反映了爱情的围城、事业的围城、婚姻的围城、思想的围城。围绕着这些人物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这些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具体地说,大范围的兼及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社会思潮等等,作者对这些社会现象进

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小范围的写到个人的生活。如个人的思想、心态、感情,人与人之间的瓜葛、纠纷。而且涉及人物范围广,有买办、遗老、大学生、大学教授、留学生、公职人员等等。作者写的对象虽多,但是作者并没有写辉煌的场面。而是紧紧围绕这些人物,写到社会环境,而且对不同人物采用笔墨亦不同,有重点地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具体写到某一事有时采用春秋笔法,有时以他人之见叙述,语气平缓,言未及而其义自见。

(1) 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只好比作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2) 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少象那些信女们吻活佛或罗马大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上面两例均是写个人,作者引用文化典故,运用比喻,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地表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教养、身份。充满了文学、哲学的韵味。例(1)写买办张吉民,作者采用议论形式,把夹在中文中的英文比作牙缝中的肉屑,张吉民在花旗洋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从小升到买办,就如受了长时间虐待的媳妇当了掌权的婆婆,努力地向人们表明自己手中的权利和自己的地位,只可惜方鸿渐不是他部下,没法虐待方鸿渐。而方鸿渐又是一个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对张不是十分了解。当时上海小市民的习惯,用杂合的语言能证明自己地位,从而赢得他们的尊敬,间接地反映了张的内心世界;例(2)写方鸿渐被迫吻苏文纨的情景,从内心上讲,方鸿渐是不喜欢苏文纨的,并非因苏文纨的外貌或性格的原因,而是方鸿渐自以为配不上(苏在学历和家庭背景均超过方的),方鸿渐没有这个自信力,但是他又是不谙世事的纨绔子弟,有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迫于苏的恩威并加的压力,也只得轻轻地敷衍了事,方鸿渐的软弱很清楚地表现出来。读者自然而然地可以理解方为何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表明拒绝苏的爱情。在这里作者没有夸大其辞,以一种冠冕堂皇的语言和亦庄亦谐的态度进行叙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落后,社会腐化,制度不健全,作者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环境。赵辛楣一群人由沪启程南下,一路上条件恶劣,蚤虱丛生的“欧亚大旅社”,苍蝇、妓女等出没的鹰潭小店,年久失修、象害疟疾一样浑身颤抖的破旧的公共汽车,会“发芽”的风肉,所有的这一些,绘声绘色地写出了繁华中的落后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所特有的风俗画。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赛先生”虽在中国传播,可惜中国没有科学,士学优则仕才是真事实。巧妙地反映了当时官场和学术界的弊端,说明了国人观念有待改变,人事制度有待改进。又如日本肆力入侵,被迫窝居上海,华美新闻社,日本势力渗入,内部分歧。畸形社会造成畸形的人群和畸形的现象。

作者利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那特定的时代,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扩大了小说的内涵。

(二) 多元化的修辞

简单的故事中寄予丰富的内涵,一方面运用渊博的学识,扩大小说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又运用丰富的修辞,使小说增添一层幽默的色调。该小说最主要的修辞是比喻,此外还有对比、夸张、借代、拟人等等。

(3)“唐小姐,现在的留学生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我父亲常说,从前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的心理,并非为了高深的学问,出洋好比出豆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4)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斑雀好象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

上面两例均用了比喻的修辞。例(3)用明喻,把“出国留学”巧妙地比作“出痘子”、“出痧子”,形象生动指出出国留学的目的:并非为了高深的学问,只是为了追求形式(文凭),借他人

之口点出出国留学的丑恶心态,并且指出这种心态的历史渊源,且此语与后文韩学愈薪水高于他人一事联系起来,便明白地显示出出洋留学在现实生活中意义,揭示当时社会重招牌而不求真才学的丑恶现实。例(4)是描写韩太太招待方鸿渐的情景,韩学愈得知方鸿渐略知他的底细后,为了堵住方鸿渐的嘴,依据“请客吃饭能使事务滑溜顺利”的原则,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反常态,宴请方鸿渐。此处写韩太太的丑,把满脸雀斑比作面饼上苍蝇下的粪,实为引人作呕,而且作者在此处并非为了单纯讽刺韩太太的丑,真正目的在于间接地讽刺韩学愈灵魂的丑陋。利用新奇的比喻,给读者以广阔想象空间,令读者有茅塞顿开之快感,增强小说语言的韵味。

(5)他(方鸿渐)给高松年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得不安。

(6)蒙马脱尔的“跳蚤市场”和耶路撒冷“世界蚤虱大会”像在这里举行,药得体无完肤,抓得指无余力。

上面两例用的是夸张修辞。例(5)写高松年的眼光。高松年食了言,为了证明这个虚假的事实,先发制人,故意撒了一个谎(心虚之时用睁大眼睛,百瓦特可说功率大,亮度强。)这样一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高松年的神态,于此写出了高松年那老于事故的处事手段和阴险狡诈的心理,揭示出高松年狡诈的嘴脸。例(6)放映欧亚大旅社的跳蚤极多。世界跳蚤大会在欧亚大旅社举行,给使睡在此处的旅客们“体无完肤,指无余力“,描绘出欧亚大旅社的本质——跳蚤世界中的欧亚大旅社,让读者真切地感知此处环境的恶劣,描绘出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所特有的风俗画——落后中的繁华。

- (7)这是辆病车,正害正害疟疾,走的时候,门窗无不发抖。

(8)有几个多情而肯远游的蚤虱一路陪着他们。

以上两例运用拟人修辞。例(7)把汽车比作人,汽车行驶拟为害疟疾的人走路,车摇晃拟为

人发抖。通过比拟,形象地表现车子行驶的状况,反映当时社会交通落后,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落后和的;例(8)把无思想的蚤虱拟人化,写出欧亚大旅社的蚤虱多。

此外还运用了其他多种修辞,如对偶:“替如夫人争气,等副教授出头;”借代:“亚当和夏娃为好奇心失去了天堂,顾尔谦也为好奇心失去了李梅亭安放他的天堂;”等等。

(三)既冷且热的讽刺艺术

在现代文坛上,《围城》是一部以“尖刻”闻名的讽刺小说,但它的讽刺艺术却来得非常细腻而委婉,善于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似乎非常残酷,但残酷的背后却是叫人精神的反省,进而叫人感到温暖,以这种感情为基调的讽刺艺术,如一把藏而不露的尖刀,在笑盈盈的话语中脱颖而出,不拔剑弩张,但来势迅猛,令人猝不及防。作者讽刺不同人或不同事采用不同的态度,从不同的方面去讽刺,这些讽刺游离于人物、故事情节,或借用人物间的对话,或借用他们前后矛盾的行为、思想来讽刺,等等。从讽刺的明暗角度分析,讽刺有明讽和暗讽,即直接讽刺和间接讽刺。

方鸿渐与爱尔兰买文凭一事,方鸿渐撒了一个鬼计,气得爱尔兰人咒骂不停。作者是这样评价的:“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作者采用议论的方式直接进行讽刺,并将此事扩大化,从而使讽刺不在局限于一个人。方鸿渐在外国生活四年,处处与洋人打交道,而此事为他唯一的胜利,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从整体上分析,亦说明中国的软弱,在不公平的世界里,弱国无外交,一个泱泱大国居然如此软弱,外国大肆入侵也必然无疑了;租界林林外国人横行霸道也就非常“正常”了。在冠冕堂皇的语言中隐藏着作者深层的悲哀。又如对高松年的评价:“假如一个犯校规的女学生长得非常漂亮,高松年只要她向自己求情,也许会不尽于教育精神地从宽处分。”教育是办学校的目的,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事理,但身为校长的高松年,训育他人非本于教育精神,而只注重女学生的外貌,不愧是研究动物出身的。作者通过一个

小小的例子,就反映出高松年乃实为酒色之徒的伪君子。

暗讽也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一大部分。作者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透出辛辣的讽刺,这种讽刺“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通过客观冷静的描写,将人或物的荒谬揭示出,暗讽在小说中有三种情况。

其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的对照。赵辛楣与汪太太一同散步,不巧被高松年和汪处厚看见,高松年醋意大发,想方设法地从赵辛楣的口中套出点东西,汪太太便对高松年说:“高校长,你又何必来助兴呢?吃醋没有你的分儿呀,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嗯,高先生,好不好?”高松年听了这些话,便瑟缩起来。高松年一味紧紧地进攻,却忘却了防守,汪夫人沉着如久经沙场的宿将,好不掩饰地承认:与赵辛楣并没有不光彩的事。但也不客气地戳穿了高松年的阴谋:犯不着醋意大发。其实高松年到汪家的目的希望度过寂寞难忍和空虚难挨的时光,之所以如此做,完全是一种得不到汪太太的芳心的恶意报复。此处又与高松年看见漂亮女学生犯错误而从宽处分相对照,高松年的嘴脸便更加清楚了。又如对李梅亭的讽刺,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经济发生了危机,大家只好把钱统一起来,可李梅亭并没有全部充公,私买烤山薯吃恰好被方鸿渐看见,等及方鸿渐买回烤山薯,李梅亭又故作惊讶,等等。通过人物语言与行为的自相矛盾,刻画出某些人的虚伪和奸诈。

其二利用比兴手法(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的类比)进行讽刺。如方鸿渐回国后首次拜访俗文纨,作者先写春天的到来所引起的一些结果:添了奸情和酗酒、打架,鸟儿争春。接之才写方鸿渐拜访苏文纨的原因:方鸿渐自知绝不会娶苏文纨,但生活实在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顾不得将来害处,先图眼前的舒服。如此一写,方鸿渐的无聊性也就自然呈现;方鸿渐与沈先生夫妇用餐时寒暄,方鸿渐受尽脂粉香和花香的折磨,当论及迁都,利用方的内心写出此话:可以迁都,自己倒不能换位置;又如作者对曹元朗的讽刺,曹元朗因在苏文纨的面前说错了一句话,忙回家做了一首诗,表示破除财产私有的理想,说他的身心一切都与苏文纨共有,作者顺承

此意,便说曹元郎头上的小疖与脸上一层疙瘩也与俗文纨共有,简洁明了地讽刺了曹元郎。

其三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期盼与现实的反差的体现来讽刺。期盼是人的主观愿望,而现实是事情的客观结果,这一点在文中有多处体现。方豚翁是个旧文人,对儿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一直希望儿子能够得到博士学位,以此光宗耀祖,可现实呢?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文或梵语,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随便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到了第四年,见银行的钱不多了,为了应付家人,只得买一张假文凭,这张假文凭不仅是方鸿渐四年国外生活的总结,更是方豚翁期望破产的证明。此外还有赵辛楣的期望与现实反差等等。

暗讽没有作者半点评语,只是明了地写出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就明显地体现出。

作者在序言中说写这部的两年里“忧世伤生”,以至“屡想中止”。因对现实的不满,且又不肯回避这个现实,不肯躲进自己桃花园世界,然则他又没有鲁迅那样的勇气直接站出来反抗,所以他只能借用讽刺的艺术,利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爱憎,而意图不过希望能起“醒世、救世”的作用,震撼读者,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寄予着作者深切的感情。讽刺是该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钱钟书小说对新文学杰出贡献》(1990.7 唐金海 张晓云)

《论〈围城〉的主题意蕴》 (1993.9 筠涛 红斌)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林志浩 王庆生主编 高教出版社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