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的学习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入选了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加强学生诵读的练习,要求在理解的根底上积累。
(二)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极言“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
的想象,极力谊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古诗,因为其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但对于诗的意思意境,还不能领会。教学时,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五)教学策略
采用指导学生先有感情诵读再领会诗中意境的方法,划好停顿后再投入感情。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六)教学用具 彩笔(简笔画)、生字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设计意图: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根底。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设计意图: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根底。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设计意图: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三、课后作业:
读本诗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讲给父母听。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诵读中感悟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了一定的体会,而对字形并未过多强调因此在做习题的时候出现默写的错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书写的练习。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