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0期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孟凡华1,袁玉峰2,郑婉霞3

(1.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3.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快速发展,花生加工业产业进程不断加快,以花生为原材料的商品越来越多,花生种植面积与种植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花生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提高花生生产水平,提升其产量与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花生;种植问题;对策0 引言

随着花生的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花生种植面积与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但花生种植中还存在着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技术应用水平低、花生病虫害等一系列问题,这都制约着花生种植的高效、高产、优质发展。为此,各有关单位必须充分意识到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应科学种植,积极解决,创新花生种植新技术。

1 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花生是山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加大花生种植是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花生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花生高效、高产和安全生产。1.1 品种选择过于单一

良种是实现增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花生种的选择与使用上,农民自留、自用现象仍比较普遍,有的地区,花生品种延用时间较长,造成品种混杂和退化,种子纯度降低,影响种子质量,严重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1.2 轮作倒茬不科学

基于花生忌重茬的生长特性,应合理轮作倒茬,以有效防治叶斑病。并与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或与杂粮作物、薯类作物、蔬菜等轮作倒茬,年限最好控制在3年以上,进而实现丰产丰收。但有的地区因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不注重轮茬倒茬,没有根据花生的特点来进行种植,种植户在将花生种植下去后,任由花生自由生长,不注重花生田间管理,至于花生在生长期间杂草丛生。雨季时,雨水滞留田间,造成花生秧苗根部溃烂,水害、虫害、病害威胁严重,致花生单产量下降,病早害发生严重,种植效益下滑。

1.3 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技术是花生增产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力,增温调湿、保墒提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鼠害和鸟害、防除杂草、减少病害等多种作用,一般产量可达350 kg/667m2,高产田可达500 kg。但地膜在土壤中不易溶解,很多地区花生种植后,不及时清理,使田间产生过多地膜残余,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也造成了土壤和环境污染。1.4 施肥不合理

肥料是花生生长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基肥充足,是确保幼苗与植株生长的关键,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应一次性施足基肥,适当减少追肥次数,但并不是重视基肥的使用,避免花生生长后

期脱肥,导致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下降,使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化和生长发育不良。

此外,但在花生种植过程中,一些地区施肥不具有科学性,大多是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进行种植,没有根据花生的生长习性来进行施肥,忽略了季节性,盲目的施肥,施肥量不均,忽略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无法满足花生对养分的需求,造成花生被氧化或影响花生产量与质量。在花生栽培过程中,若施肥单一,未适量添加磷肥、钾肥、石灰等化肥,使土地营养不均衡和钙流失,极易造成花生有壳无仁和腐烂发霉(果腐病)的情况。2 花生种植技术分析2.1 品种选择

要想获得高产,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就必须选择优质的品种。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有鲁花9号、10号,花育16号、22号、丰花3号,或晚熟、耐旱型的花育22号。要想实现增产稳产,就必须做好良种选择工作,对传统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子质量纯度要达到98%以上,发芽率要在95%以上),根据育种目标选育稳定的自交系,再进行杂交组配,然后以当地主栽品种作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最优的品种。或定期更换新品种,对种子进行免疫检测,确保种子不带病菌,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选用当地审定推广的抗逆性强、高产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2.2 做好施肥管理工作

为了促进花生高产,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播种前要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1.5~2万kg/hm2;播种时施磷酸二胺100~200 kg/hm2、硫酸钾50~100 kg/hm2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为6.0~6.5,施石灰450 kg/hm2,pH值为5.5至6.0,施石灰675 kg/hm2。在施肥后,要观察花生秧苗的生长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2.3 播种

花生分春花生平作、垄作与夏花生平作、垄作四种种植方式,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以春花生为主,即玉米收获后,对土地冬季休耕,开春后开始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矮壮,使节多密,根系发育良好,进而影响开花结果,提高饱果率。夏花生种植因易受到高温、多雨等因素的影响,缺苗、生育期短、杂草与病虫害现象难以控制,夏花生种植较少。

因此,应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应控制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左右,此时播种,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影响发芽率和出苗速度,促进花芽分化发育,也可减少病虫机率,保证幼苗生长环境良好。2.4 肥料合理施用

为确保花生的高产优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需做好用地养地相结合,根据土壤性状,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合理均衡有机肥与无机肥用量。例如:土壤结构不良、肥力较差的地块,应多施用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适量合理搭配施用化肥,达到养分的均衡。

根据花生喜肥的特性,要加大硫元素的补充,在缺钙和缺硫时,在土壤中施用石膏,促进花生果壳形成,提高果实饱果率,

·20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0期农 技 推 广

提升花生油量,保证花生品质。此外,花生生长过程中,也需要硼、钼元素,这两种元素对花生也有较大影响,例如,在苗期、花期喷施硼砂水溶液,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提高座果率。钼元素参与含氮物质代谢——硝态氮还原作用,还是固氮酶的组成,钼肥可用在拌种环节,省工节肥效果好,也可在生长期喷施钼酸水溶液,提高花生产量及品质。2.5 田间管理

在花生播种后,要定期观察花生秧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避免病虫害扩大化。如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传毒。

1)放苗补种。当幼苗顶裂土堆现绿时,将播种行上方的土(堆)撤至垄沟,露出子叶节。加强观察,若有不能自动破膜出土的幼苗,要人工破膜放苗,催芽补种。

2)及时排灌。足墒播种的春、夏花生,浇水次数不宜过多,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旱耐涝能力。在花针期和结荚期,花生对水反应比较敏感,也是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但当植株叶片出现萎焉时,要及时浇水。饱果期时,遇旱要及时小水轻浇、润灌,防止植株早衰及黄曲霉毒素污染荚果。

3)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如在苗期除草时,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在除草过程中注意不要伤根。

4)清棵蹲苗。清棵蹲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增产技术,可使第一对侧枝一出就是直接风光,从而使花生的生长健壮,它根据共生子叶不易出土和半出土的特性,在花生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一般在齐苗后立即进行,用小锄在幼苗周转将土向四周扒开,注意不要损伤子叶,以露出子叶为宜,达到有效增加花芽、结果的作用,进而提高饱果率和产量。清棵后,大概在两周左右再填土埋窝。另外,要整好沟壑,在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花生秧苗被淹死。3 结语

花生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产品,为了满足人们对花生的需求,合理种植、科学栽培意义重大。为此,各地区和相关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花生种植现场,促进花生高效、高产、优质发展。本文提出,要想促进花生的优质、高产发展,就必须根据地区的特征来进行种植,既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合适的土壤,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全面提高花生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花生产业在山东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晓明.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技服务,

2017,34(13):48,39.

(上接第187页)

应抓住时机开展防治。

方法是:采用500-700倍液的Bt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2.5%保得乳油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进行喷雾,注意喷药方向要向下,尽量把药液喷施到芯内,杀灭钻蛀幼虫。防治效果可达60%~70%。

3 拔节至灌浆期间的综合防治措施

拔节至灌浆是玉米生育期内的关键时期,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此期除了要完全满足肥水需要外,做好病虫害防治也非常必要。

此时期在当地应该在7月初至9月中旬。3.1 具体工作

3.1.1 做好大斑病的防治工作

玉米大斑病是当地玉米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7~9月份发生,满足气候条件气温20~25℃、空气湿度95%以上连续7~10天即可发生。该病使玉米减产严重,应该引起绝对重视。

1)消灭初侵染源。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人工摘除干枯病叶和底部2~3片叶,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每年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地,将病残体秸秆粉碎后经过高温发酵用作堆肥,消灭病原体。

2)药剂防治。发现病斑后要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采用7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氢氧化铜、50%福美双、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或戊唑醇、丙环唑,或苯醚甲环唑结合新高脂膜或有机硅再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效果较好。

3.1.2 玉米螟防治工作(二次)

如果拔节前没有开展玉米螟防治工作,应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展颗粒剂投芯防治玉米螟工作。防治方法: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5%白僵菌颗粒剂、BT颗粒剂投入玉米芯叶内,每株用量2~3 g。

3.1.3 玉米粘虫防治工作

玉米粘虫是当地玉米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发生严重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防治成虫。要利用粘虫成虫趋光、趋化性,采用杀虫灯、糖醋液、性诱捕器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1]。

2)防治幼虫,要于3龄前进行防治,大龄幼虫抗药性增强,食量大增防治难度加大。田间发现百株幼虫30头以上及时进行防治,用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 g/667m2、50%辛硫磷乳油75~100 g/667m2、对水40 kg/667m2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4 灌浆后期的综合防治措施

9月上旬后,促早熟。灌浆后期主要采取促早熟措施,促进玉米后熟。人工打掉底部叶片和清除田间杂草,可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促进玉米后熟作用明显。尤其对于播种较晚或者生育期较长品种作用更加明显,应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志利,郭志元.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

技通讯,2010,(4):127-128.

·20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