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避免在教学设计中的失误?
连州镇第就小学唐志珍
我有一个观点: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我还有一个观点:
如果没有教学设计并且迷失了教学目标,教师自认为上得“好”的课,或者说教师的课堂表现力越强,带来的不良后果就越严重,因为教师表现力强,误导力也强。所以,做好教学设计已成为现今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精力都是在用于研究教学设计,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和做好教学设计呢?先来看看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在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梳理清楚教学系统的各种关系的逻辑秩序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门课程在它的最上面都有一个课程标准,教师实施每节课的方向必需指向自己学科的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若干课的集合是为了实现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熟悉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才能把握住课程方向,而课程方向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教师开始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起来的,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成长起来,因此,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要去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要内化的;教学媒体、策略、评价及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以
1
上一系列的逻辑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要非常的清楚明白,才可能做好教学设计。下面具体谈谈教学设计中几个重要并且不易把握的环节: 一、教学目标
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重要的具体问题就是怎样做好教学目标,启动课程改革以后,都是以三维目标来进行目标的表述,三个维度的特点高度概括了一个人成长过程的立体定位,因此,三维目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设计都要有三维目标的表述,在一节课中所有的教学要素都要服从三维目标的定向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而且目标分类要明确具体可操作,还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出发呈现出不同的目标梯度。在目标描述上不能给人的感觉是教师要去达到的,而应是学生要去达到的才对,也就是说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教学策略
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们普遍遇到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教学策略不知怎么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分不清。简单说来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思考设计的实施方案,并且这个方案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这个外部动作包含并借助于方式、方法和媒体的运用,作用于教与学的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由此看来,教学策略就是教学的一种方案而已,是我们对实施教学的思考,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就会考虑不同的实施方案,因此,每课有每课的教学策略,在做教学策略时有两个途径都是可以被认可
2
的,一是根据需要拿前人总结好的现成的策略用于教学设计,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等等,在用别人的教学策略时首先把握好某个策略的内涵意义,其次是准确地用在课堂教学中。二是从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研究出发,自己设计自己计划自己表述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只要科学合理能有效地作用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切实实现教学目标,都是可以的。 三、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
在做教学设计时,免不了要对学生情况、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两个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前者对于要上的这节课来说,其认能力水平等相对是固定的,后者在量上是可以增删调节的。在做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的目的是找出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基础水平怎么样,证实在多大程度上才会有利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以便作出设计上的调整及确定,分析学生又叫学情分析,在作这个分析的时候容易走偏的是,不具体没有针对性,一堂课的学情分析着眼点应放在之前一堂或几堂课以来的学生情况就行了,这样才会对本堂课的设计有参考价值,不要使用“是农村学生、是城郊结合部的学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等等这样类似的宏观分析,这种分析对本堂课的设计是没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设计意图、知识结构特点、与学生基础的吻合度、重难点等等,便于做好教学设计的整体安排和补充调节等,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有了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后,也可以不必单列“教学的重难点”。
3
四、教学过程
最后再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了,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不同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环节当然也有主次之分,但是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为主的环节往往承载着精彩所在,教学的重点在这里获得演绎;为次的环节在教学进程中起过渡及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环节的设计既要做到界线清楚,又要做到相互呼应,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过渡要流畅,整堂课环节虽多,但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性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要有机统一。做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有一个技巧可以分享,结合之前完成的目标、策略、学情等的分析,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先布局安排出学生在这节课里的时间序列中应有的多个活动环节,比如:阅读教材、实验操作、讨论、倾听、汇报、交流辩论等等,同时确定好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周期,然后以学生活动环节为纲,从环节的需要出发来科学合理地充实教学的各种要素,如教师的活动、媒体的介入、情景创设的设计与安排、评价反馈的设计与安排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容易实现过程的设计,而且主体意识更容易得到体现。这一技巧已在一些实践中得到运用,在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中用这个技巧提供的视角去研究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劣,依然有效。
总之,教师做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技术特征的重要标志,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丰富的经验、科学的精神、与同行交流的习惯、以及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的养成等,可以在很大程度
4
上促进教学设计水平的完美提升。
2019年6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