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怎样上好高中体育课

怎样上好高中体育课

来源:宝玛科技网


怎样上好高中体育课

【摘 要】 对上好体育课,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本文围绕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教学

上好体育课对于学生本人来说首先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的目的,其次是对待体育课的态度。目的明确了,态度也就相应的产生了。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高中学生的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教材分析透,这样,既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又把握住了教材,教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生动有趣。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的教学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明确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吃透标准的内涵,将“健康第一”这一目标放在首位。

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首先,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课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到科学、严谨,提高体育课的授课质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游戏以其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它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同伴间的良好关系及优良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将其游戏化、趣味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在体育课中,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并从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鼓励同伴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

3 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高中的学生有体育锻炼的基础,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延迟疲劳的出现。如立定跳远比较枯燥,可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或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那么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又如在游戏障碍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哪组能遵守规则为胜,第二次加上哪组队伍排得整齐为胜,第三次加上哪组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踢毽子等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自由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就能更好的集中思想和精力学习下一项内容。

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密度

运动负荷是由练习的时间、数量和强度决定的。在一定的时间内,练习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负荷越大;反之,练习次数越少,强度越小,负荷也越小。动作负荷的大小主

要通过脉搏来衡量,一般认为,平均每分钟心跳120次以下为小负荷;120~140次为中等负荷;140~160次为较大负荷;160次以上为大负荷。运动负荷的大小,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因为运动负荷过大,易造成身体疲劳,运动过小,又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密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密度,首先,要认真备课,周密计划。课前认真分析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以及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合理安排课的各项内容和时间。其次,要严密课的教学组织,根据各种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尽量减少教学辅助活动的时间,避免重复啰嗦的讲解和不合理的错误删除。最后,要改进体育教学方法,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讲解与示范,力求做到精讲多练。根据教材性质和教材目标,采用适宜的、新颖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学性,增加练习的机会,从而增加练习的密度。

5 讲解目的明确,语言简洁精炼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的形式有多种,如:讲解、口令、指示、口头说等。由于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师示范及学生练习所用的时间要远远多于讲解所用的时间,而且,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像小学、初中学生那样单纯的接受,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体育课中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求就更为严格了。

6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但是,无论是对哪个阶段的学生,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规律。即: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状态,

要经过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工作前阶段、进入工作阶段、稳定工作阶段、疲劳阶段和恢复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安排都应该做到适当、合理。在工作前阶段应安排一些简单的内容,比如简单的慢跑,徒手操游戏,以及身体各关节的活动,起到热身作用,使机体能较快、较好的进入工作。随着活动的逐渐加剧,生理机能开始活跃,进入工作状态。当运动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此时身体机能开始进入恢复阶段。

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