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917413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7.03
(21)申请号 2019217294.6(22)申请日 2019.10.15
(73)专利权人 闫方杰
地址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
山东村(72)发明人 闫方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512
代理人 杜梦(51)Int.Cl.
E02D 19/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包括底板、插地杆、支撑杆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插接有插地杆,所述顶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该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通过使用该支架能够对水泵进行支撑,防止水泵接触到基坑底部,避免基坑底部的淤泥堵塞水泵,另外,通过在顶板的顶部设有电机,使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筒无法转动,螺纹筒会在螺纹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可调整水泵的高度,便于在不同的水位条件下使用水泵,提高支架的实用性。
CN 210917413 UCN 210917413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包括底板(1)、插地杆(2)、支撑杆(3)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内部插接有插地杆(2),所述固定套(5)的一侧插接有定位螺销(6),所述插地杆(2)与固定套(5)通过定位螺销(6)固定安装,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4),所述顶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筒(9),所述螺纹筒(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地杆(2)的表面开设有定位螺孔(11),所述定位螺孔(11)与定位螺销(6)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3)分别设置于顶板(4)下表面的四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轴承(12),所述螺纹杆(8)通过轴承(12)与顶板(4)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3),所述螺纹筒(9)贯穿于通孔(13)内部,所述螺纹筒(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4),所述通孔(1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块(14)与滑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地杆(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插地杆(2)分别设置于底板(1)的四角处。
2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水利施工作业时,排水工程能有效保护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基坑作为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设施,对于施工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开挖基坑时,流入坑内的地下水和地面水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影响水利设施的地基承载力,通常对于基坑内的积水采用水泵进行抽取,在使用潜水泵进行抽水时,通常将水泵直接沉到基坑底部,在进行抽取时,基坑底部常沉积大量的淤泥,直接进行抽取容易使水泵发生堵塞,影响排水且对水泵寿命造成影响,因此,现需要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实用新型内容[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包括底板、插地杆、支撑杆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插接有插地杆,所述固定套的一侧插接有定位螺销,所述插地杆与固定套通过定位螺销固定安装,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0007]可选的,所述插地杆的表面开设有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与定位螺销相适配。[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分别设置于顶板下表面的四角处。
[0009]可选的,所述顶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顶板活动连接。[0010]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筒贯穿于通孔内部,所述螺纹筒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0011]可选的,所述插地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插地杆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四角处。[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4]1、该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通过使用该支架能够对水泵进行支撑,当插地杆插入基坑底部时,水泵会距离基坑底部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水泵接触到基坑底部,避免基坑底部的淤泥堵塞水泵,另外,通过在顶板的顶部设有电机,使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筒无法转动,螺纹筒会在螺纹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可调整水泵的高度,便于在不
3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2/3页
同的水位条件下使用水泵,适用性强。[0015]2、该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通过在插地杆的侧面设有依次排列的定位螺孔,将定位螺销插入不同的定位螺孔内,能够调整整个支架的高度,一方面使得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水位的基坑,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电机涉水,实用性强。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地杆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1、底板;2、插地杆;3、支撑杆;4、顶板;5、固定套;6、定位螺销;7、电机;8、螺纹杆;9、螺纹筒;10、水泵;11、定位螺孔;12、轴承;13、通孔;14、滑块;15、滑槽。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包括底板1、插地杆2、支撑杆3和顶板4,底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5,固定套5的内部插接有插地杆2,固定套5的一侧插接有定位螺销6,插地杆2与固定套5通过定位螺销6固定安装,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4,顶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筒9,螺纹筒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0,插地杆2的表面开设有定位螺孔11,定位螺孔11与定位螺销6相适配,支撑杆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3分别设置于顶板4下表面的四角处,顶板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轴承12,螺纹杆8通过轴承12与顶板4活动连接,底板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3,螺纹筒9贯穿于通孔13内部,螺纹筒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4,通孔1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5,滑块14与滑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插地杆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插地杆2分别设置于底板1的四角处;
[0024]为了防止水泵10下沉到基坑底部,通过使用该支架能够对水泵10进行支撑,当插地杆2插入基坑底部时,水泵10会距离基坑底部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基坑底部的淤泥堵塞水泵,另外,为了能够在不同的水位条件下使用水泵10,通过在顶板4的顶部设有电机5,使用电机5驱动螺纹杆8转动,由于螺纹筒9无法转动,螺纹筒9会在螺纹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水泵10调整高度,便于调整水泵10的位置;[0025]为了方便调节整个支架的高度,通过在插地杆2的侧面设有依次排列的定位螺孔11,将定位螺销6插入不同的定位螺孔11内,能够调整整个支架距离基坑底部的高度,一方面使得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水位的基坑,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电机7涉水;[0026]为了提高移动时螺纹筒9的稳定性,通过设有滑块14在滑槽15内滑动,一方面能够阻止螺纹筒9跟随螺纹杆8转动,另一方面能够使螺纹筒9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定,从而防止螺
4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3/3页
纹筒9底部的水泵10摇晃;
[0027]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0028]综上所述,该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支架,在使用时,根据基坑的深度,将定位螺销6插入合适的定位螺孔11内,调整好支架的高度,然后将插地杆2插入基坑底部,此时水泵10会距离基坑底部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水泵10接触到基坑底部,避免基坑底部的淤泥堵塞水泵,当水位变化时,可使用电机5驱动螺纹杆8转动,由于螺纹筒9无法转动,螺纹筒9会在螺纹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调整水泵10的高度。[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图4
8
CN 210917413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