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 第6期 2009年12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10NAL AND TECHNICAL C0LLEGE VO1.8 NO.6 Dec.2009 沈寿民《姑山遗集》载文人结社稽考 李玉栓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姑山遗集》为明遗民沈寿民所著,时明季皖南地区的社事记载颇多,所载社事有南社、梅溪社、晋社、桐溪大 社、明社、素社、观社、益社等。兹将这些篇目勾稽出来,略作考订,以窥明代文人结社之风气。 关键词:沈寿民;《姑山遗集》;文人结社 中图分类号:I2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09)06—0033—02 沈寿民(1607—1675)字眉生,号耕岩,宣城人。县学 生,崇祯九年(1636),诏举贤良方正,移疾归,与沈士柱称 晦明相厉,贬誉相共,一时意气昂激,成谓千里驰越,在摇 足间。未几,其星与慎五逝,散子场,吾道亦云衰矣,迄今二 十年,而道吉稍稍振于世。雪度、朗三、治先诸子尚沦诸生, 捷书之来,道吉不以己之遇为欢,而以友口之不遇为戚。 知南社成员甚众。 “江上二沈”。福王时,阮大铖起废欲逮之,乃变姓名,携家 匿居金华山,以终老。除《姑山遗集》外,沈氏还撰有《剩庵 诗稿》。《姑山遗集》共三十卷,有清初刻本行世,清朝乾隆 年间,由于书中多表现民族气节、抒写故明情怀的内容而 被列入禁毁书目,现存为清康熙间有本堂刻本。 邵其星名璜,太平人。《复社姓氏传略》卷四作“邵鳞, 字其声”[3],或另有其人。 王慎五名徽,泾县人,诸生,有《亦世堂文集》。《泾县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巅峰期,尤其是万历以 后,文人结社进入高潮,大江南北,无地无之。《姑山遗集》 对明季皖南地区的社事记载颇多,兹将其中的结社篇目勾 稽出来,略作考订,以窥明代文人结社之风气。 一志》卷十八载:“姚希孟、顾九畴、陈际泰、周钟辈极口称赏, 因此与豫章吴越诸名人同倡复社。” 徐假子名贞一,宣城人。《复社姓氏传略》卷四作“淑 子”。 、南社 《姑山遗集》卷十《万道吉稿序》云:方万子较艺南社也, 厥才敏放,风速而泉涌……平生泛口0百氏,搜择融液,独 一赵雪度名初浣,泾县人,诸生。清兵破泾县,据城战死。 梅朗三名朗中,宣城人,鼎祚孙。县学生,善诗古文词, 有《书带园集》。 沈治先名寿国,宣城人,寿民弟。黄宗羲《思旧录》 正其说于程朱。故道吉文无弗精,至分擘道旨称端业 焉。嗟乎!国家以科目驱策天下士,名臣将相梦迹汇征,魁 殊挺硕之伦,莫不循格以奋。而机会未触,抱影怵迫,自首 而蒿蓬者有之。[1 知南社以研磨时文为旨。《万道吉稿序》又云:异时道 有传。 《泾县志》卷十八又载:其前后与复社之会者为赵初 浣、王徽、万麟、文启元、文敦元、邵璜、邵锦、邵鉴、邵晃、赵 吉起江上,同术之士属而和者甫数人,予是有南社之役。 则万应隆为南社之主盟。《泾县志》卷十八载:万应隆 司直、郑汝敏、王云龙、赵如琏、沈澳、文简臣、陈良琛、赵玮、 赵碹、郑廷佐、朱苞、郑廷任。 万麟字道瑞,泾县人,应隆弟,有《松虬集》。《复社姓氏 传略》卷四谓其“字道祥”。 赵司直字维生,泾县人,有《欹阁集》。赵知希《泾JIl诗 话》卷上云:“余曾祖维生公(司直)当明季时,与同邑万道 字道吉……与贵池吴应箕、宣城沈寿民、芜湖沈士柱等倡 文会,名南社。_2 则同时创立南社者除万应隆外,尚有吴应 箕和沈士柱。 万应隆字道吉,号三峰,泾县人。由选贡中崇祯十二 年(1639)举人,鼎革后尝会试,未终场而出,终身不仕,有 《三峰集》。 吉、宣城沈眉生(寿民)及家雪度(初浣)等倡为南社,合于吴 为应社,又谓之复社,以制艺为同社所推。',『 ] 朱苞字以九,泾县人。有《半庵集》。《泾县志》卷十八 谓其“少颖悟,工诗古文,有声几社”。 郑汝敏字鲁若,泾县人。《复社姓氏传略》卷四作“郑时 敏,字鲁生”,或另有其人。 郑廷佐字明时,泾县人。诸生。《泾县志》卷十八云: “郑廷佐字明时,汝敏字鲁若,兄弟六人皆有才而能文,在 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更字次尾,贵池人。中崇 祯副榜,贡入京,唐王授池州推官,监纪军事,兵败,不屈死, 有《楼山堂遗书》。 沈士柱字昆铜,号寄公、惕庵,芜湖人。县学生,南都陷 后,赋诗数章而死难,有《土音集》。 《万道吉稿序》又称:初,吾同术者数人也。卧起相闻, 收稿日期:2009-08-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课题”(项目编号:2008jqwO1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玉栓(1973一),男,安徽长丰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与文献。 ・ 33 ・ 李玉栓/沈寿民《姑山遗集》载文人结社稽考 南社中。” 郑廷任字明衡,泾县人。 赵玮字太璞。 赵逭字汉奉,玮弟。 陈良琛字淮生,泾县人。以上诸人见《泾县志》。 邵锦字廷皓,邵鉴字曾撰,邵晃字El生,三人与邵璜俱 见《太平县志》。《复社姓氏传略》卷四作“邵鉴,字冰徽”、 “邵铿,字曾撰”,并将锦、璜、鉴三人作太平人,而将晃、铿作 宁国府人。 文启元字佑人,泾县人。与其弟敦元俱受业于杨廷 枢,以能文著,有《况隐编》、《怪石吟》。 文敦元字良吉,泾县人。由贡生为广西怀远令,有《西 粤游草》、《旅吟笺略》。 王云龙字云从,泾县人,崇祯癸酉举人。 沈澳字内景,泾县人。以上诸人见《复社姓氏传略》。 赵如琏,不详。 此外,万应隆《三峰传稿・吴麻沈合传》云:又二见于 宣城之麻。麻孟璇字三衡,宣之诸生也。……社事盛,予辈 攀援之,令狎主齐盟,未或不沾沾自喜,然亦不甚逐逐 也。 4麻氏当为社中人物。《复社姓氏传略》卷四称:“麻 三衡字孟璇,布政使溶孙,与同邑沈寿民、梅郎中、芜湖沈 士柱并有声,以诗酒自豪。”黄宗羲《思旧录》有传。 《万道吉稿序》落款时间为崇祯十二年(1639),序中称 “迄今二十年”,则南社应成立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 天启四年(1624),应社成立后,南社入之,后又合于复社。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 当其始,(应社)取友尚隘,而来之(吴昌时)、彦林(钱 旃)谋推大之讫于四海,于是有广应社,贵池刘城伯宗、吴 应箕次尾、泾县万应隆道吉、芜湖沈士柱昆铜、宣城沈寿民 眉生咸来会,声气之孚,先自应社始也o C63 《泾县志》卷十八亦载:“张溥等倡复社于吴门,(沈寿 民)复率同邑诸才士往会于虎丘。” 二、梅溪社 《姑山遗集》卷十《梅溪社业序》云:出宛西门百余步为 石子碉,余家焉。又数百步,纡岗而南为梅溪。梅溪者,余 弟景山之所结茅而栖也,本梅花溪上材之义,遂以名。先 时圣俞先生故往来歌咏其地,风流披拂,后人有筑景梅亭 以思者,而余弟偃息其间,或呼嘉朋,或遣口口,与与如也。 不逾年,社业以成。社八人,文若干首传与时。 梅溪,在今安徽旌德县东。《梅溪社业序》落款时间为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梅溪社当成于此前。从序的内容 可知其为文社。沈氏所称“社八人”,惟知沈景山一人。景 山名柿,字梦实,淮安人,寿民弟。 三、晋社 《姑山遗集》卷十一《晋社序》云:方三徐子为晋社也,东 招余于姑山,余辞。余姑山人也,不可以社也,故辞。…… 社中又以余弟治先淳口砥行。既二十年,海内坛坫屈指相 属,则愈自退匿,弃贱时名,群晋之士,乐其风交,且亟有资 其左右助者。社始于辛巳(1641)之春仲。 ・34・ 盖社中人物慕魏晋之风而名其社。 沈治先名寿国,宣城人,寿民弟。 沈寿民在《晋社序》后附注“自识”云:“时寇警Et逼而 宣,诸社分坛互角讽而解之”。此序落款时间为崇祯十五 年(1642)七月,则社事当散于此前。晋社初创于崇祯十四 年(1641)春,前后仅约一年时间而已。 四、桐溪大社、明社、素社 《姑山遗集》卷十六《桐溪大社引》云:桐溪大社肇于辛 巳(1641)之秋季,括郎之属不系,郎尊所统也。先是郎有明 社,思尝始,桐有素社,叔雍始。物弗聚弗章,道弗合弗光, 爰举大社,又濮长公、王孟明、史仲叙三人始。 桐溪,即桐水,亦名桐讷水、桐川河,在今安徽广德县 西。郎,水名,指郎溪,亦名郎川河,为桐川河流经郎溪县治 及其左右曲段名。盖崇祯十四年(1641)秋,桐溪大社成立 之前,已有明社、素社,而明社在郎溪,素社在桐水。 濮长公名阳长,号震初、天透居士,广德人,有《亦悦居 草》《二可堂集》。 王孟明、史仲叙及思尝、叔雍,皆未详何人。 五、观社 《姑山遗集》卷十一《观社序》云:逆复之卦而五数之为 观,友人孙羽辰、唐祖命诸子者取以颜其社,社业若干首。 此序落款时间为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社事当在是 时前后。 唐祖命名允甲,号耕坞山人、握椒老人,宣城人。 孙羽辰,未详。 六、益社 《姑山遗集》卷十一《益社序》云:益社缔,自后尔清,张 伟玉、徐玢如诸子艺斌斌行矣。挺智洞古,芟涤流尚,余慕 之重之,娩无以进而特有悼乎!今之为时文者也,悼诸为 时文者不得与于益社之盛,守其故沉,溺其心慧,而终无以 自返也。 知此社为研习举业之社。此序落款时间为崇祯十五 年(1642)四月,社事当在此前后,社中人事今已失考。 注释: ①凡因版刻问题,原文脱漏或模糊难以辨认之字皆以 “口”代替。 参考文献: E1] 沈寿民.姑山遗集FM].清康熙间有本堂刻本. E23 李德淦,洪亮吉.泾县志[M].清光绪十二年重刻本. E33吴剑森.复社姓氏传略EM].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E43赵知希.泾川诗话FM].清道光十二年泾县赵氏古墨 斋刻泾川丛书本. E53万应隆.三峰传稿[M].清魏锡曾抄本. [63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21[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0:649. 责任编辑:张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