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自由性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自由性

来源:宝玛科技网
文化论坛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自由性 龙静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网络文学创作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中创作权利被少数文化精英和文化出版部门所掌握的狭小局面,为平民大众提供了公共话 语和公共创作的空间,使许多有才华有思想的文学爱好者在网络上实现了写作理想,提升了个人价值。它开拓了广阔自由的倾诉空间, 它通过超文本和多媒体等网络特有的工具性,把文学从固有的单纯文字创作模式中出来,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创作一接受”的单向 传递模式,使每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平台。但是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只有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审时度势才能最大程度的抒发自由性灵。 关键词:网络文学;自由性;创作主体;创作方法;创作风格 中圈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8-0031-02 、一网络文学的界定 借助网络,越来越多爱好文学的人利用电脑创作自己的作品并  从文学发展的宏观历史来考察,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必然不同 放到网络空间与人共享。尤其是一些专业文学网站、社区的出现,程度地伴随着文学形式的变化,甚至导致文学观念的更新。而网络 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推动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由精英转向大 文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众。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不需要先做官,不需名人推荐或编辑部熟 可以上网,你就可以在网 关于网络文学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正如许苗苗所 人,只要你拥有一台能正常使用的电脑,言,“网络文学”是一个经久不息,推翻了又建立,建立了又推翻 上自由地发表你的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虽然网站上也有编辑和管 的话题。其作品文本的诞生远远早于其名称的诞生,而其具体的定 理者,他们有一些类似传统文学话语权所有者的生杀予夺的权力, 义,则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众所认可的概念。[1】我个人比较赞同燕山 但他们相对要有更多的宽容性,专职评论者在网上发表评论时也无 又飘雪[2]的这样一种说法: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 法使自己比一般读者的发言更理直气壮。在这里,人们很少一味服 作品均可称为网络文学;狭义上,则是指通过电脑写作,首发于互 从所谓的权威,只是凭借自己的判断和鉴赏能力,赞扬和鼓励好的 联网中,在互联网上阅读流传,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读者的反馈 作品,冷落不好的作品。发言权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学试 并随时修正其内容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互联网界,这一部分作品 也被称为“网络原创文学”。[3]我们所要研究的网络文学现象只是 针对“网络原创文学”而言。但在我看来,网络文学是文学在网络 验,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 3.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竞争性 在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平民化以后,有人会担心无法分辨出其 时代的审美信息载体,与传统文学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本质,如它 中更优秀的一批作品。其实经过网络文学发展了这么多年,创作主 们都是对社会生活作能动的反映,注重艺术形象塑造,充分流露艺 体的基数扩大了,从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才显得更为珍贵,竞争的 术的情感,提供精神消费等。网络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同传 激烈会催生一些平民性的文化贵族,也就是比较著名的网络作家或 统文学在创作和传播媒介上有差别,但它具有文学的基本功能,并 写手,比如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等等。称他们为贵 且以自己独有的特征区别于传统文学。 族,只是因为他们出众的文笔和深刻的悟性,使他们长期下来积聚 了不少人气。这个人气反映在作品的点击率、传播度和作者本身对 网民的吸引力上。好的网络文学作者甚至会拥有众多忠实的粉丝和 粉丝为之建立的个人网站,但它需要真才实学和个性化的风格。网 络文学的作者或写手,要想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要付出比别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自由性 (一)创作主体的平民化 1.打破传统文学创作主体的性 在官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里,文学与现实的政治权力联系紧 人多几倍几十倍的心血和代价。因为在网络上只有不断地、快速地 密。 “学而优则仕”,文学创作绝对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随便从事 写作,才会不断产生影响,才会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一个 的事。即使是现代,纸质文学的权力也突出表现为话语权力和话语 月、两个月不出作品就可能会被人忘掉甚至被网络淘汰。这就需要 资源霸权,其中有两部分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分是文学出版 网络写手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才华,超负荷地耗费自己大量的生活积 物的控制者(如报社、杂志、出版社的编辑等等),另一部分就是专业 累和学识才情。这一点对网络作家是极为残酷的,有不公平的一 的文学评论者。文学出版物的控制者能够决定你的作品能否发表。 面,但反过来看,只要是在网络上站得住的写手,必然是极富才华 无数曾经对文学怀有梦想的人,很可能就因为自己没有名人推荐或 和极富学养的。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虽然具有大众化和平民化 在编辑部没有熟人,便无法使自己的作品被发表,在屡次投稿无果 的特征,但在文学素养和创作磨练上并不一定逊于传统作家。 之后,他们有的就放弃创作了,这其中可能不乏一些实际很有文学 天赋的人。文学评论者也是强有力的话语权力所有者,凭借社会赋 予他们的特定权威,他们有资格来判断哪些文学作品是好的文学作 红一个写者,也能够棒杀一个写者。在传统文学中,所谓文学的主 (二)创作主体的虚拟性 1.创作主体的虚拟身份 在重新确定了网络空间的作家身份之后,我们便发现网络创作 自己的真实姓名,而只有一个数码象征:ID[4]。当然如今有的文学 品,哪些文学作品是坏的文学作品。靠这种话语权力,他们能够捧 主体的另一大特征:虚拟性。写作网络文学的人,在网上通常不会用 流和非主流,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两部分人来决定的。这样 创作者比较注重自己的真实社会身份在网络上的延续坚持用真名, 的权力控制影响了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度。但文学关乎人 但毕竟仍占少数,所以这里只就主流情况进行说明。匿名的网络作 的生存体验和生存理想,是深藏于每个人心底的梦。如今,这个梦 者处于一种“三无”状态,即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任何人如 终于有了更宽广和便捷的施展舞台,它就是网络。 果想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只需起一个自己满意的特别的名字,轻轻 2.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平民化 (下转第34页) 经典教苑f 2009.9 31 文化论坛 提高我们的词汇积累,写作、文化领悟力。 英汉写作对比,逆向互翻对照:用同一话题写作英、汉文章, 始热忠于对汉语的学习。人们需要彼些了解,相反的,亲密的接触 又促成了这种对彼此语言的学习。我们做为一名中国学生、教师应 该意识到学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首当重要,其次再努力学习其它的 一对比两种语言的写作从中提高相似、相异、相关联的语言感悟力 表演:组成小组编演英文短剧,提高说英语、面对面交流的能 力。 种或几种国家的语言,从中做好文化的传递,这是现今的形式需 要,并且还有漫漫长路等待我们去跋涉! 用一些准备好的词语做一些游戏,留出时间思考,搜寻资料和 组织,提高口头陈述、面对面交流,无意识自动翻译的能力。 制作一个核对表:依照一个标准的核对清单校对作文提高写作 的技巧。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语史【M】.商务印书. [2]Melvyn Bragg.The adventure of English.the biography of a language,Author. 为自己录音:对着录音带讲英语并录下自己的会话或者朗诵的 声音练习口头陈述的能力,监听自己的发音和声调。 和自己讲话:对着镜子和自己说话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语言回归本来的面目,只是一种获取信息,表词达 感情和思想的情境下放松的学习。 [31林立红,于善志.英语词汇学同步配套题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2001. 【4】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自考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意,书写的工具。往往我们发现易于从小说,影视音乐作品等带有 社.1999.人类从有生命以来语言、文字就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所以语言 学习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交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交流。不只 英语,汉语在今天也越来越被关注和流行。许多欧美国家的人们开 作者简介: 姓名:彭焕,女1981年09fiJ 05日,北京环亚佰峰文化传媒有限责 任公司100073。 (上接第31页) 点击鼠标,把文章往论坛或博客里一贴,就可以发表出去了。读者 压抑、被歪曲的一种现实”, “以一种通常不被承认、甚至闻所未 7]以此来创造“另一种 不会去追究和关心作者本人在真实生活中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文 闻的真实性的名义,爆破了既有的现实”。[科还是理科出身,只关一I ̄,ID反映出来的文才和思想。如果文章写得 现实,另一种秩序”[8]。 好,给网民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的ID便是读者选择下次阅读的标 拟空间里的一个虚拟符号。 网络文学这种独特的虚拟和真实的二律悖反,正是体现了马 的虚拟世界”来“向既成现实决定何谓‘真实’的垄断权提出了挑 战。 志,它代表着创作主体在网络空间里的被认可度,反之ID就只是虚 尔库塞所言的关于“艺术正是通过创造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 2.创作主体的随意性 但也有人会担心:网络空间的作家身份失去了意义。如果说,传 注释: 统文学之下的作家仍然是文化英雄的象征,那么,网络空间的 【1]许苗苗、许文郁:《网络文学的定义》,《北京市管理干. 写作者己经不再承担文化英雄的责任。作家的身份、地位、荣誉、 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燕山又飘雪的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文化资本、权力等无法在网络空间提供的生态环境之中延续。这 _blog. 时,网络空间的自由书写成为即时性消费,没有多少人像推敲经典 asp?BlogName=yshpx2005。 _那样精益求精,他们的作品如同杂草一样自由蔓延,也如同杂草一 样为人遗忘。作家身份的丧失、文学的撤除是与精英或者经典 那种载人史册的渴求背道而驰的。正如戴锦华所说的那样:“一份统 [3]燕山又飘雪:《网络文学理论漫谈》之《总论》 http://blog.ifanya.en/blogger/view.blog.asp?BlogName=yshpx2005。 _[4]ID是英文Identity缩写,ID是身份标识号码的意思.在网上一 般指用户帐号或有用户自取的代表自己身份的网名。 [5】戴锦华:《网络文学?》,《莽原》2000年3期。 [6]江冰:《论8O后文学的文化背景》,《文艺评论》2005年第1 期。 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网站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天。今 日网络空间己到处飘流着废弃的幽灵网站。那么,网络文学似乎应 该是最典型的消费文学,它似乎应该比电影更为纯粹地成为‘一次 性’文化,成为通俗文化的范本。于是网络文学,便成了一种悖论 式生存:网络,即时性消费的此刻,文学,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先在 地指向着永恒。”[5】 [7]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 究》第2卷,文化艺术出版社,第469页。 [8】[美】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商务印书馆,第155 页 3.创作主体虚拟与真实的结合 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人们才不会去寻求它在现 实中的印证,现实中的成败得失在网络空间里得到释放与缓解,因 此网络作品也才能比之前任何其他媒介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袒露真 情实感的可能。作品体现出作者最“真我”的情感本色,虽然是以 最“无我”的方式。网络作者笔下的主题往往具有生活气息,尽管 参考文献: [1][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网络研究》,新华出版 社,2004年版.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书写情绪的苦闷与青春的迷惘或是对现实的不满,但“贵在鲜活” [6]更能打动读者和引起共鸣。文学的情感功能在网络空间里得到最 大程度的体现,网络作品最注重的就是心灵的自由、自我表达和自 在方式,解除了主体现实中不得不戴起的面具,网上身份的虚拟让 版. 作者没有必要再伪装或撒谎,重新恢复了人的自由和纯洁。正如马 尔库塞所言,艺术,就是要创造出一个“被认为是在既成现实中被 [4]Z一川《网络时代文学》,大家出版社,2000年版. [5]张海鹰,腾谦《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4『经典教苑}200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