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研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27卷第4期2017年

12月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Vol. 27 No. 4

Dec. 2017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研究

林莹

(福建江夏学院宣传部,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基于“五位一体”教育链内涵,分析髙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关键词:髙校青年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2017)04-0147-03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平台,肩负着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重要任务。构建高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普及与发展的重要途径[1]。1 “五位一体”教育链的内涵

“五位一体”是报告的“新提法”之一,后逐渐被学界应用于教育领域中。“五位一体”教育链指 包括课程、实践、课题、管理考核以及对外交流五大方面的教育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将课程学习、实践锻炼、课 题研究、对外交流和管理考核五个教育环节合理地一体化,在纵向上使每一个环节层层紧扣,通过教学资源 的整合与优化推进教育持久开展[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高校是“青马工程” 实施的主要阵地,高校要根据青年学生学习特征、教师的教育特征以及教育环境打造一套合理化、规范化的 教育链,增加受教育者、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的理解度与适应性,改变过去各教育阶段脱节的现象[3]。构建 “五位一体”教育链,是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2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存在的问题

2.1理论教育效果不佳,青年学生学习被动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别为教育主体与客体,但这并不代表着受教育者处于被 动接受教育状态,增强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关键。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许多高校在教育过 程中还在沿用传统理论灌输方法,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忽视对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甚至否 定和抹杀青年学生的个性,导致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刻板印象,甚至有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 与借口逃避马克思主义思想培训,导致理论教育效果不佳。2.2实践教育较少,缺乏足够实践性

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培养,除了需要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外,同时需要强调青年学 生实践教育,提升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但从当前高校青年马 克思主义教育链构建现状来看,实践教育普遍较少,实践水平还有待提升。缺乏足够实践性首先表现在当前 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对理论学习比较重视,轻视实践锻炼问题,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多集中在青年学生 暑期进行,未在校内形成常规性实践教育模式;其次,一些高校已有的教育实践平台仅依托已有的资源,在内 容、形式上落后且单一,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2.3教育目标没有紧跟时代与青年特点,不够明确

年轻人渴望学习,积极进取,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和向往,拥有“无畏”精神,他们积极思考,充满进取心, 充满缘分,开拓创新,想成为超越老师的大师。党一直要求要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青年观的创新

收稿日期:2017 -09 -25

作者简介:林莹(1981—),女,福建南平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髙校党建、宣传工作.

• 147 •

第27卷第4期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年12月

和发展,指出马克思青年观的核心是实现“改变”,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链构建却没有考虑到当前 时代下广大青年的身心特点,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育链仍旧有待创新[4]。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链 构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太深,部分教师没有选择坚持用马克思青年观的基本原则观察、分析和解决青年的现 实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青年人思维。

2.4部分高校教育浮于形式,不重视教育效果

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肩负着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培养的重要使命,但部分高校对“青马工 程”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仅将其作为一般理论进行教育,浮于形式,缺乏评价机制,不重视教育效果,导致高 校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5

对外交流欠缺,开放机制有待形成

马克思主义系统结构理论提出社会各界因素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事物发展结构一直处在开放性变 动中。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链是一个完善系统,必须在开放性培养机制下才能展现最佳培养效果。但 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却普遍缺乏对外交流,开放机制有待形成,制约了教育效果。3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

3.1增强时代联系性,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

高校青年教育链构建的第一步是增强时代的联系性。首先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适应时代发展 要求产生的思想,高校教师应紧紧围绕时代展开青年健康发展的思考与研究。其次,高校教师应深人到大学 生群体中去调查,深人了解青年的生存状况与需要,确保高校青年教育链构建符合当代青年价值观。

高校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青年和青年实践相结合,形成更具有 鲜明时代性的青年观[5]。同时还应当继承并且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的内核,在秉承贯彻其精神实 质的同时更好地开拓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精神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教师应当深刻的理解到青年是事关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未来的群体,青年的教育工作与无产阶级 的事业、与社会主义和主义的理想紧密相连,应从大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关注青年并且帮助青年,最 终促进教育链顺利构建。

3.2重视理论教育及教育方式,扎实理论基础

理论学习对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来说,既是初始环节也是基础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应将理论 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扎实青年学生理论基础。理论教育水平的高低与教师队伍水平及教育方法密切相 关。高校可以邀请省内外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以及和商界精英等,组成高水平导师团队,通过学术 讲座或时事报告会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同当前热点问题有效结合起来,使高校青年能够对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加以掌握,全面提升高校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教学方式上,应积极改 革传统纯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当前客观环境与青年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如将专题讲座、研讨法与 角色扮演及案例分析等结合起来。尤其在课堂讲授中,可采用启发式与发现式教学,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习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高校青年学生学习主动性。3.3增强教育实践性,搞好学用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指导人们对世界加以认识和改造的工具,只有在 实践锻炼下,才能加深高校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理解,让高校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有深刻认识[9]。因此,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链构建应当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搞好学用结合。高校教师在增强教学实践性的过程中首先应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高 校教师还应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教育链的内涵。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 形成与完善自身有关青年的系统性思想,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的实践精神深深渗透于对青年的希望 和要求之中,最终真正起到指导青年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作用。3.4加大教育管理考核,强化教育效果

在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与积极向上的各种手段中,管理考核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能够有力地起到强化 教育效果的作用。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中,高校首先可以建立青年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对青年学生参 与马克思主义者培训与实践的全过程,以及该过程中考核成绩与取得的成果实施进行跟踪记录,完善对青年 • 148 •

林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位一体”教育链构建研究

学生的综合评价。高校还可对青年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根据教育体系将考核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课程学习、 课题评价、社会实践考评、志愿服务鉴定、综合素质评议,同时对量化指标加以设定,通过综合考核确定是否 准予青年学生结业,并对优秀学员进行评选和表彰。3.5加强对外交流,开拓青年学生认知视野

系统科学明确指出当系统处于开放条件下时,通过与外界的不断交流,可对外界物质、能量及信息进行 吸收和交换,打破系统本身的封闭、保守状态,促进系统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其必须在与外界交流 中获得更好地发展[7]。只有在交流过程中进行取长补短和化异为同,才能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正地走向 世界,增强高校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自信心,继而提升其对中国政治道路的自信心。高校应积 极创造各种条件,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国内、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其见识的增长以及对外交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修学.我们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J].中国青年研究,1992 (1):5 -9.

[2] 崔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时代意蕴[J].中国青年研究,2013 (5) :31 -33.[3] 任洁.的青年观研究[U].河南工业大学,2014:5-6.[4] 刘华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意义[」].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5):34 -37.[5] 毛俊.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23):35 -38.[6] 白显良,黄蓉生.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39 -46.[7] 陈文.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心理机制研究和路径探索[」].中国青年研究,2013(5):29 -31.

(编辑:刘彩霞)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Five - in - One\"

Education Chain of College Youth Marxists

LIN Ying

(Propaganda Department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u Five - in - OneH education chai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ive - in - One” Education Chain of College youth Marxists , this paper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Five - in - One” educa­tion chain of college youth Marxists.

Keywords :young college students; youth Marxist; ” Five - in - one” ; the chain of education; build

Analysis in the Practice of Multi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 University -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HOU Ju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 4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economic field,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gives birth to new formats, 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dapts to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formulation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 construc- tion,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builds a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ope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Keywords :induction - university - research cooperation;practice;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上接第146页)

• 14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