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对策表
工程名称:国电酒泉某第四风电场600MW项目330KV升压站工程 施工项目:综合办公楼结构工程 序号 一 1 2 3 二 危险点和环境因素描述 厂地和环境 对施工周围环境不熟悉 脚手管、模板、钢筋头随意乱扔,周围杂物不清理 照明不充足 作业和人员 或不正确佩带 酒后作业造成伤害 多人抬运钢筋造成人员伤害 钢筋绑扎时人员坠落 运输时物品坠落 临时加固措施不牢 模板拆除无施工安全措施 高处作业区的平台、走道、斜步道未按要求装设防护栏杆及踢脚可导制的事故环境危害 人员伤害事故,堵车 人员伤害事故 人员伤害事故 人员伤害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人员伤害、高处坠落物伤害高处坠落物伤害 拟采用的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施工前勘察现场,熟悉现场及周围环境 禁止丢弃钢筋头,随干随清理 专业电工布置足够的照明设备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绝缘靴 严禁酒后作业 专人指挥、相互配合 高处作业系安全带,脚手架稳定牢固 安放稳固、临时绑扎 临时加固要牢固可靠 全员交底,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 高处作业平台、走道、斜步道设防护栏杆、挡脚板、装设立网 有建就有拦、有孔就有盖、有拦设立网封闭 第28页
监督管 实施负责人 S S S S W S H S S S W 确认签证人 1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佩带不齐2 3 4 5 6 7 8 板 安全立网装设不齐全 高处作业区域内的孔洞、沟道未9 装设盖板或防护栏杆、安全网 W 危险点和环境因素描述:按本工程特点确定(一)厂地和环境 (二)作业和人员 (三)机械和工具 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
监督管理措施:包括(一)确定监督控制办法—R记录确认点;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连续监视监督 (二)规定监督控制责任—班组、工程
部
第29页
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对策表
工程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 1 2 3 危险点和环境因素描述 高处作业平台、走道、脚手架超过允许荷载 垂直交叉作业层间未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措施 交叉施工时上下投掷物料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操作 脚手架搭设不合格 脚手架拆除时未按顺序拆除 拆除脚手架时随意抛掷物料 挑式脚手架超负荷使用 作业人员手拿工具上下梯子或作业时 机械和工具 电焊机作业无可靠接地、一二次线裸露 插座、插头、电缆破损、漏电保护器失灵 砂轮机、电钻漏电 可导制的事故环境危害 坍塌事故 高处坠落物伤害、物体打击 人员伤害事故 坍塌、坠物、坠落事人员伤害事故 高处坠落、坠物 高处坠物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 高处作业平台、走道脚手架严禁超过荷运行 交叉作业设可靠隔离 施工时严禁上下投掷物料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必须搭设合格,经验收挂牌后方可使用 交底后让其严格按照拆除方案执行 严禁抛掷 严禁超负荷使用,材料不能堆放太多 作业人员佩带工具袋,严禁持工具上下攀爬 接头用插接插头,二次线不得裸露,检查应有可靠接地 用前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定期检测 电器定期校检,并测试漏保 拟采用的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监督管 理措施S W S W W S S S S W H R 实施负责人 确认签证人 危险点和环境因素描述:按本工程特点确定(一)厂地和环境 (二)作业和人员 (三)机械和工具 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 第30页
监督管理措施:包括(一)确定监督控制办法—R记录确认点;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连续监视监督 (二)规定监督控制责任—班组、工程部、项目部
第31页
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对策表
工程名称:迁安市热力中心综合利用电厂工程 施工项目:综合楼结构工程 序号 4 5 危险点和环境因素描述 运输钢筋、模板、脚手管等材料时与周围物件发生撞击 物体打击、坠落事故 可导制的事故环境危害 机械伤害,确电 拟采用的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运输钢筋时要有专人指挥,并操作一致 振动棒使用时要有专人操作,有专人操作电缆并戴橡胶绝缘手套、绝缘靴 电器定期校检,并测试漏保,工作按规程操作 使用前检查,确信无隐患方可使用 配备足够器材、严禁挪用消防器材 监督管 理措施S S 实施负责人 确认签证人 ×××× ×××× ×××× ×××× ×××× ×××× ×××× ×××× ×××× ×××× 6 钢筋加工机械伤人 起重机械的制动、限位、联锁以及保护等安全装置不齐全 消防器材管理不规范 机械伤害、触电事故 W 7 8 起重伤害事故 S S 危险点和环境因素描述:按本工程特点确定(一)厂地和环境 (二)作业和人员 (三)机械和工具 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 监督管理措施:包括(一)确定监督控制办法—R记录确认点;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连续监视监督 (二)规定监督控制责任—班组
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