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力发展农村零售业,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推动农民的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富活力的零售市炀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对农村零售商业的影响是全面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市场全面启动,容量不断扩大;全方位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转型加速,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和受世界经济影响更加快速、直接等四个方面。文章提出,我国农村零售商业应抓住机遇,准确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连锁经营的发展为突破口,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重视商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零售 零售业 发展状况 对策建议 连锁经营
Abstract:
Develop the rural retail trade, sti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nsumer market to promote the income of farmers has a crucial role, and very vibrant retail market Yang farmers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rural retail market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discussion, and made a number of rural retail trade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rural retail business is a comprehensiv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mainly in: market started, expanding capacity; full competition evolved, modern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improved constantly; transition acceleration,
1
new industry after another, and by the world economyaffected more quickly and directly in four aspects.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rural retail business, accurate positioning, overall planning, rational dis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as a breakthrough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commercial importance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to better serve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目 录
1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3
1.1 农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3
1.2 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散乱·3
1.3 农村零售业规模小,档次低··3
1.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其中尤以交通问题最为严重1.5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4
2农村零售业的新特点 ·5
3农村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7
4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必要性 ·9
2
·3
5发展农村零售业的策略 ·10
6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SWOT分析 ·12
7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策略 ·13
8农村零售业态创新 ·14
8.1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有模式 ·14
8.2 我国零售业业态创新 ·14
8.3 农村零售业实行连锁经营优势 ·15
谢辞·17
参考文献·18
1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09年,我国拥有的农村人口为7.37亿,占总人口的56%,2003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已经占全国的比重的35%。具有如此巨大的数字和比例,可以说农村零售业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与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城市零售业快速而又健康的发展状况相比,农村零售业则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瘤疾”而使其发展速度缓慢。
3
1.1 农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
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实际增长虽然达到8.5%,但仍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的三分之一。剔除农村区域性发展差距、差距和统计偏差等因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更加偏低,有的甚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1.2 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散乱
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的引导,布局不合理,业态简单,商业网点疏密不平衡。零散度高达90%以上。与城市零售业相比,把商品配送到星罗棋布的农村网点的物流成本是相当大的。这种互不协作、小农经济方式的单体经营组织,市场竞争能力十分薄弱,发展上自生自灭,布局上散乱无序,流通效率低下且缺乏规模效益。其自身的局限性和落后经营决定了农村零售业尚不能满足农村消费者对商品质优价廉的最基本要求,更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1.3 农村零售业规模小,档次低
近年来,与规模宏大竞争激烈的城市零售业态,如大型超市大型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相比,我国农村零售业态主要由小店铺、杂货店构成,走小型化路子。由于农村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很难有高收人作为资金支撑以其自身为经营主体的农村零售业,而且农村零售业面对的顾客群
4
体分布范围十分分散,很难形成集中的购买力,易造成积货过多,引起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率水平下降。农村零售业经营的商品虽然多种多样,但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占主要地位,且不同商家商品差异化低,商品雷同现象普遍,中高档商品几乎没有。
1.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其中尤以交通问题最为严重
一个地区交通状况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农村更为明显。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地方财政实力不足,致使包括道路在内的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农村零售业很难完成畅通的进货和售货运输,更谈不上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要求更高的物流活动。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已严重阻碍了了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1.5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
与发展水平较高的的城市零售产业相比,农村零售业从业人员大多缺乏零售业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顾客的心理、顾客的需求一概不知,习惯于在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中赚取必要的利润,不可能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零售商业的社会功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更无法实现。
5
农村零售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提高对发展农村零售业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加农民收入、制定科学的农村零售业发展规划、创新农村零售业态、规范农村零售市场秩序等措施,对于确保农村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1982~1986年,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着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但从1987年开始,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2004年,我国粮食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发展失衡,“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党从2004年开始,重新将一号文件回归“三农”,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一号文件制定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和举措,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一号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农村零售业的新特点
多年来,发了十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说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与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国家商务部还为此颁布了专门的文件,如《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7号)、《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商务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商务部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6
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并通过“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和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建设,使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农村零售市场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
2006年我国县及县城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86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6%,是2000年的1.66倍。2007年安徽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403.7亿元,比2006年增长18.4%,其中农村市场实现1078.7亿元,比2006年增长16.9%。
(二)农村零售市场繁荣、日用消费品市场丰富
2008年春节,安徽省枞阳县虽然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袭击,交通严重受阻,但横埠、会宫、官桥等乡镇零售市场仍然活跃,数量众多的小型超市、便利店、夫妻店、小摊贩商品琳琅满目,货源充足,日用消费品应有尽有。农民在雪灾的环境里过春节没有遇到“买难”的尴尬。
(三)初步形成农村消费品零售市场网络
一是城市名店向农村延伸,如江苏“苏果”连锁超市公司2006年有网店1508家,其中县和县以下的乡镇店879家,占网点总数的58%。2005年销售额181.2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店95亿元,占销售额52%。在1508个门店中,县级店274个,乡级店469个,村级店136个。二是2005年3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三年内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行政村和70%乡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年全国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了试点,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1万个。安徽省繁昌县于2005年7月全面启动“万村千乡”
7
市场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共新建、扩建或改造乡村农家店237个,总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覆盖了全县6镇90%以上的行政村,受惠农民达10万多人。同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连锁店基本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起到了引导性、示范性作用。三是原有的农村零售网点自愿加盟连锁,逐步提升、改造规范。安徽徽商集团红府超市农村加盟店30余家,把地熟人熟的本地资源与城市商品流通综合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原本存在的数量众多的夫妻店、农家店、小摊点。这些网点共同形成了农村零售市场网络。
(四)民营企业成为农村零售市场主体
近年来,县及县以下零售商业通过招商引资、民间资本进入、合作经营、股份制改造等办法,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通过收购、兼并、转产、破产和解体等方式,基本完成了国有零售商业企业改革任务,使其退出零售商品流通领域。2006年底,安徽寿县共有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点15600多户,从业人员3.6 万人,营业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其中民营企业经营网点及从业人员分别占95%以上。该县商贸流通业出现了独资、合资和股份合作等多成份、多形式、多业态、多元化、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3农村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消费品销售额比重与城市相比表现为持续下降,增速减缓
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但县及县以下地区实现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国的7%,即使加上县城的销售也不到40%。从发展速度上来看,“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58.7%、50.6%、48%和34.3%。2006年,我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1%,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5%。2001年至2006年,城市社会消费品
8
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1.5%、14.6%、10.3%、14.7%、13.6%和14.3%。而同期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只为7.7%、6.9%、6.9%、10.6%、11.5%和12.6%;2001年至2005年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新增幅则为:7.3%、7.4%、6.3%、10.7%和10.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持续下降,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的三分之一。剔除农村区域性发展差距、差距和统计偏差等因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更加偏低,有的甚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二)零售商品档次偏低,部分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由于受零售商经营条件和农民购物的廉价偏好,农村零售业经营的商品虽然品种多样,但多属于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且不同商家经营品种雷同,中、高档次商品极少。笔者调查安徽枞阳县横埠、会宫、官桥镇白酒市场,很难找到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高档白酒,中档次的白酒也不多。鞋帽服装商品也是如此,家用电器更不用说。实际上,农民消费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的情况下,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实业挣了不少钱回家过年的,他们受到城市消费潮流的影响,希望得到中、高档次的消费品而不能从零售市场得到满足。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
农村零售业从业人员多数为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他们缺乏经商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顾客的心理、顾客的需求、顾客的价值一概不知,习惯于在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行为中,赚取必要的利润,不可能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零售商业的社会功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无法实现。
9
(四)市场秩序混乱,疏于管理
农村零售网点缺乏规划,乡镇一级的零售网点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商品陈列不规范,商家经营的商品随便堆砌;卫生条件差,即使春节期间,许多商品也是灰尘满面;副食品经营缺乏卫生保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卫生安全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如假酒、假烟、假名牌随时遇到,甚至出现假农药。安徽省繁昌县平铺镇某农民曾两次购买假农药和劣质化肥,导致庄稼严重欠收。
(五)农村零售业态传统,规模小且组织化程度低
在我国农村零售业长期以来由农村供销社和国营商业系统掌控,然而伴随着商业改革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供销社和国营商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体户经营为主的夫妻店、杂货店、农家店,虽然在有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城镇化水平发展较高的地方,也出现了超市、连锁店及专卖店等业态,但它们短时间内还不能主宰农村零售业,“主角”仍然是小型、分散、众多、互不协作、网络残缺、零散度高达90%以上的以个体经营为主的零售业态。这种零售业态在方便农民购买的同时,造成农村零售业在竞争上能力薄弱,在发展上自生自灭,在布局上散乱无序,在进货上渠道单一,在经营上方式落后,在管理上缺乏科学,其自身的局限性和致命弱点决定了农村零售业根本满足不了农村消费者对商品质优价廉的最基本要求,更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4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必要性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社会主
10
义新农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连锁化“农家店”。发展零售业,构建现代新型的零售业体系是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引导和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的发展既依赖于生产,也依赖于消费。长期以来,农民的消费集中于建房和子女教育。对于生活性消费一直处于极其保守的状态,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功能始终不能发挥。发展农村零售业,对于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范围,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积极、合理、健康消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文明进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村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如果在2005年3255元的基础上继续按照5%的速度增长,将达到4154元,由此产生的农村消费需求约2.2万亿元,农村的市场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只有发展农村零售业,适时提供与农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相吻合的高中低档配套、结构合理、价廉物美的商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农村零售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必然发展农家店,可以吸纳很多农民就业,实现一部分农民由农转商,从而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的就业形势,又使其经商致富;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
11
的进程,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带动运输业、制造加工业、包装业等行业的综合发展,不仅解决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大量农民失业问题,也为他们提供较为可观的收入。同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使一部分土地资源被转让给其他农民,推进农村有限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增加县及乡镇财政收入
目前我国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有限,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基本运行的需要。拖欠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更谈不上农业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财政资金反哺农业了。增加县及乡镇的财政收入是目前大多数县及乡镇面临的课题。发展农村零售业,不仅可以从其经营本身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而且零售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包括农业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进而解决“三农”问题。正因为如此,零售业、流通业是先导性产业。
5发展农村零售业的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1982~1986年,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着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但从1987年开始,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2004年,我国粮食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发展失衡,“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党从2004年开始,重新将一号文件回归“三农”,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一号文件制定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和举措,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一号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12
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提高认识
发展农村零售业必须解决农村各级干部客观存在的重工轻商观念,充分认识农村零售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形式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零售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从而把零售业作为先导产业,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思想,抢抓机遇,促进零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增加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还是发展农村零售业的重要基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质量等都取决于农民收入的高低。一个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的农村不可能有繁荣的零售业。因此,农村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认真研究本乡(镇)村经济条件和面临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产增收。
(三)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农村零售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必然发展农家店,可以吸纳很多农民就业,实现一部分农民由农转商,从而缓解农村剩余
13
劳动力严重的就业形势,又使其经商致富;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带动运输业、制造加工业、包装业等行业的综合发展,不仅解决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大量农民失业问题,也为他们提供较为可观的收入。同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使一部分土地资源被转让给其他农民,推进农村有限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制定规划
做好农村零售网点规划,是引导和促进农村零售网点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并完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零售网点体系,加强农村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村商业发展差别化经营的重要条件。农村零售网点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总体布局要求,遵循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统筹、大中小型网点并存发展和技术进步原则,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零售业网点体系,使零售业网点建设有助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农民方便、快捷、安全购买,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五)业态创新
零售业态创新是发展农村零售业当务之急。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在于发展连锁店。中心城市的大型超市、百货公司向县城及乡镇延伸,建立县级和镇级大型超市或百货店,以在县镇形成零售业示范效应;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消费水平,通过新建、改造、加盟等多种形式建设连锁廉价商店、连锁邮购店、连锁仓储商店和量贩店、连锁超市、连锁专业
14
商店、连锁便利店、连锁折扣店和百货店;继续有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一批科学、现代、规范、经济、方便的零售店特别是连锁店,以在农村零售店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发展连锁店,发挥连锁企业的统一化、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便民化优势,建立营销网络,统一进货渠道,规范质量管理,从源头上堵截假冒伪劣商品,保障农民消费安全,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推动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六)整肃市场
针对目前农村零售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零售业不同程度存在的“散、乱、差、小”和“农民买廉、商人贩假、监管缺位”的实际状况,目前发展农村零售业最紧要的是整肃零售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特别重视净化零售商主体,适度提高进入零售经营的门槛,把无经营条件的人拒之经商门外。要借助执法机关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尤其是工商执法部门、价格监管部门、商品质量监管部门和卫生监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不诚信行为,严格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确保农民消费安全和农村零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 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SWOT分析
(一)优势
首先,相对于农村零售业中原有的小规模杂货店等零售形式而言,连锁超市在规模、设施配备、经营集中程度上具有很大优势。同时,连锁超市的规模有助于企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其成本,促进其集约化发展。其次,超市可以将各乡镇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这样有利于形
15
成区域内的供需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由于连锁超市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识,其内部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有利于消除我国农村零售业市场中存在的消费不安全现象,保障了农村零售业消费的健康发展。最后,农村连锁超市与城市连锁超市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发展连锁式零售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本文认为可以借鉴沃尔玛“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策略,以农村连锁市场为开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再向城市发展。
(二)劣势
由于在农村地区,连锁超市的经营形式尚未得到有效的实践检验,并且在过去尝试性的连锁零售开发中,连锁超市在农村零售业市场中所存在的一些劣势也逐渐显现:农民的消费观念虽然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仍然趋于保守。这使得在城市普遍适用的营销模式无法在农村市场使用。农村具有邻里亲朋往来频繁的特点,因此信息交换十分频繁,在连锁经营过程中与城市不同的是,购买经验和口碑对其影响十分重大。这对以自助式为特点的连锁经营提出了新要求;连锁超市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范经营的特点使得其销售产品的价格要高于原有的农村零售形式。由于农村零售消费中价格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连锁超市面临着规范与价格之间的博弈;农村的购买力仍然相对低下,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
(三)机会
虽然农村连锁超市经营具有上述劣势,但是同样,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零售业中需求多元化的特征也为连锁超市的农村经营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对于连锁超市形式的农村零售业发展而言,最有利的机会即农村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农村消费的持续上升。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丰富农村市场的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依据。
(四)威胁
16
连锁超市进驻农村市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农村布局的分散性,物流运输及配送成为连锁超市在农村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其次,由于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城市连锁超市的经验无法复制到农村零售业,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的管理成为第二大挑战。再次,来自原有农村零售形式的价格挑战。由于对质量和规范性的要求,使得连锁超市的定价往往高于农村原有的杂货店,因此,旧有零售形式仍然对连锁超市形成威胁。最后,开店规模难以把握。连锁超市的规模与其成本密切相关,大规模容易形成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农村市场的零售业需求是否能够消化大规模供给存在疑问,这成为建立连锁超市经营的一个威胁。
7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策略
(一)按照农村零售市场需求优化商品配置
农村零售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与城市不同。因此,要想发展农村连锁市场首先就要了解农村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商品结构。根据调查,我国国内1/3生产资料和耐用生活资料的消费在农村地区存在断层。因此,应该合理设置百货类商品与食品类商品之间的关系,增强总类的宽度,在满足农村零售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多元化、丰富化连锁超市的商品结构,优化其组合配置。并且应该考虑充分利用农村的原料优势,与当地农业产业相结合发展二、三类品牌和自主品牌。其次,要提高核心产品的层次,针对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对农村市场进行细分,全面透彻地了解各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消费潜力和产品适应性,为不同层次的细分市场提供最合适的消费品。最后,要注意对农村消费者基本观念的引导,在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基
17
础上进行,主动带动新的消费思路,开辟新的消费领域。
(二)实现连锁品牌效应
连锁超市与街边店不同,其由于规范的管理而具备了优化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因此,在经营中应当注重服务的个性化和产品的差异化。这样才能建立连锁超市的品牌形象,形成口碑效应,为其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做好准备。这是一个战略的实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首先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差异个性化树立企业形象,继而通过其导向作用整合产品品牌,引导供应方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在上述形象树立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开发自主品牌,整合企业的品牌优势和自有优势,开辟跨区域的连锁零售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考虑农村零售业消费中对购买经验和口碑的要求。农村消费对口碑的强依赖与城市品牌建立不同,因此,要想通过品牌形象的建立扩大其未来发展,就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消费品市场的这一特点,通过符合这一特征要求的方式建立农村连锁经营的品牌形象。
(三)建立符合农村条件的物流体系和组织方式
由于农村市场特有的布局分散的特点,连锁超市在建设配送中心和强化物流能力时,要充分合理地考虑乡镇和村两级的布局,合理布点,根据不同连锁店的消费实际情况进行配送方式的选择。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物流方式,将长物流与短物流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物流的经验和优势,建立城乡间的物流网络。在农村连锁经营物流的建设中,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效率。
连锁超市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方式进行品牌的管理和运营。通过直营、加盟等方式将现代经营理念与连锁网点一起由城市延伸向农村,逐步覆盖了原有的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农村零售消费模式。这是农村流通和消费领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但是,
18
这一新兴的农村零售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其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8 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初步认识到了我国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同时也认识到我国现有的农村零售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对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8.1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有模式
我国农村零售业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小型杂货店模式、流动商贩模式和定期集市模式。
(1)小型杂货店模式。这些小型杂货店大部分都没有任何手续,只是进城采购一些相对廉价的商品,然后加价卖给村民。此种模式既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商品的连续供应,经营者考虑到需求量和进货成本,往往在某种商品售完后不能及时充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邻里关系不协调,农村同组的人相互都比较熟悉,如果这个组有两家小型杂货店时,在选择购物地点时难免伤及邻里感情。
(2)流动商贩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经营者用汽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把商品运送到农民家门口进行交易的一种零售模式。这为农民消费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商品质量的
19
问题,流动商贩为增加经济利润,就采购那些小作坊生产的低质商品;其次,由于经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考虑,他们往往只销售少数种类的商品。最后,流动商贩之间由于价格问题产生矛盾,形成恶性竞争。
(3)定期集市模式。农民大部分购买需求是通过集市模式实现的。集市模式的商品较以上两种模式是齐全的,从饮食到衣物,从农用物资到各种服务,几乎应有尽有。但定期集市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农村道路交通不便,给消费者带来购物成本,不能提供便捷的服务;其次是恶劣天气将导致集市无法正常举行,农民的购买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
以上的每一种模式都在繁荣农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农民消费购物的主要平台。但当我们思考如何开辟广阔的农村市场时,会发现这些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8.2 我国零售业业态创新
我国农村零售业的高零散度问题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难点,这些既没有资金优势又没有规模优势的小企业如何在不大量投入、不改变现有设施的情况下在竞争中发展,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连锁,寻求规模优势。近年来浙江农村迅速崛起的连锁超市,就是一个例证,它以统一的配货中心为龙头,统一价格、服务、标识、质量的网点遍及乡村,给一直疲软着
20
的农村市场注入一剂兴奋剂。具体措施包括:
(1)建设标准化市场,努力使农村市场成为既卖商品给农民,又买农民产品的现代服务平台大规模开发农村市场,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建设标准化市场,使市场集“展示展销、采购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检测认证”等功能于一体。为保障双向物流经营产品的质量,应建立食品安全机制、农产品回溯机制,从源头上保障货源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应建立农资服务网络体系,包括物流平台、信息和农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农资资讯服务。
(2)用特许加盟的新型组织形式改革农村商业。目前,县乡一级的农村商业多数处于单店经营、个体经营的状态,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都比较弱,依靠农村商业自身力量很难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连锁企业。用加盟店的方式发展农村连锁,实际上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推动农村商业的改革与创新。
(3)用管理输出全面提升农村商业经营水平。一是把总部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问题向加盟店输出;二是把总部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向加盟店输出,一大批县乡级的加盟店建立了POS系统,使超市门店全部采用微机管理,实现了商品单品管理;三是加强对加盟店的培训,新店开业,店长和业务骨干全部要到总部培训,到直营店实习。
(4)应树立品牌化、超市化、绿色化的经营理念,发挥连锁经营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21
连锁经营商应与农产品生产、运销的农场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形成农产品基地→加工→市场的供应链,从而带动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市场有机地连接起来。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土特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让土特产品大规模进入超市。
(5)连锁经营企业要强化自有品牌意识,努力赢得产品特色优势、独占优势和价格优势充分利用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以资本经营为纽带,运用参股、控股、兼并等多种方式,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实力雄厚的零售企业应独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走工商一体化之路,使制造业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变为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8.3 农村零售业实行连锁经营优势
(1)连锁经营将使农村零售业态具有低价格优势
连锁经营方式把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到商品流通领域,实行采购与销售职能的分离,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适应农民消费者分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保证零售业态的经营规模。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且不稳定,价格成为影响广大农村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首要因素。连锁经营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总成本的下降,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实行低价经营策略的连锁商店能够正常的营运和盈利,而传统非连锁零售业(如单店)做不到。
(2)连锁零售业态可实行规范化经营,提高农村零售业管理水平
连锁零售业态可对同一业态实施营运管理标准化,连锁总部通过管理的及时输出,使得优秀
22
管理方法、经营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店铺内贯彻实施,使得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目前我国农村零售业态仍以传统的杂货店、夫妻店、集贸市场等业态为主,这些业态主要以个体劳动、分散经营管理为主,在商品质量、服务保证、经营信用大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通过引进连锁经营的基本运营技术和方法可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农村零售业经营和管理水平。
(3)连锁组织化可提高农村零售业态的竞争优势
连锁组织化使得企业经营资源得以有效组织,统一调度,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优化流通业务流程,提高其竞争优势和流通效率。连锁总部可以依靠其雄厚财力,从事广告营销、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现阶段我国农村零售业态如夫妻店、小杂货店、小型超市等,由于受到资本和经营方式的约束,大多数都是经营的单体小店,面临着规模过小、竞争力差、效率低下的境地。因此,应该通过连锁经营制度,对农村众多小型零售业态进行整合、重组、形成有序、可控的统一系统,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农村零售业农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散乱农村零售业规模小,档次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其中尤以交通问题最为严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农村零售应从小型杂货店模式、流动商贩模式和定期集市模式实现业态创新,建设标准化市场,用特许加盟的新型组织形式改革农村商业,用管理输出全面提升农村商业经营水平,树立品牌化、超市化、绿色化的经营理念并且进行连锁经营,连锁经营企业要强化自有品牌意识,努力赢得产品特色优势、独占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使我国农村零售业健康有序发展前进,更加方便农民生活和发展,更加有利于“三农”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村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谢 辞
23
经过几个月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得以完成,终于到了最后的谢辞了,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辅导员的督促,其次要感谢家长的支持,更要感谢递春老师和李蕾老师的指导。老师们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他们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 老师们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阅稿中,精确到每一个字的的批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论文之外明白了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在此,谨向帮助我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谢谢老师们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论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跨越了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束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在以往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我们可能会记住很多的书本知识,但是通过毕业论文,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学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态度和心态,首先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达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决问题的。而且要学会与人合作,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可以事倍功半。
总之,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我收获了很多,即为大学三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将来的人生之路做好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再次感谢我的大学和所有帮助过我并给我鼓励的老
24
师,同学和朋友,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单丹,庞毅.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王明东.新农村建设中连锁零售企业转型[J].商业时代,2007(26)
3.尹丽艳.中国农村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探析[J].消费导刊,2007(02)
4.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学会通讯,2007(04)
5单小芬.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2.6
6郭馨梅,邱战槐.提升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的途径 [J] 商业经济文荟, 3
7李东雷.我国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6.9
8刘志明.屈臣氏:连锁的生命在于差异化[J].连锁与特许
25
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