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模糊 ;二是偏重知识传授, 例如,《偶像崇拜》向学生讲解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的成因、偶像崇拜的方式以及偶像崇拜的类型。然后讲授 选择偶像的标准和注意事项。一节课几乎全部成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反应也非常疲倦和麻木;三是忽视“学习心理辅导”; 四是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1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任务。包括目标体系的修订,单元目标和分课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观摩);教学经验总结与交流。2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评价。包括教研体系与教研制度的健全;过程性资料与档案的建立;体现教研效果的数据与个案的收集与整理;经验性工作总结与经验性文章
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
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假如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害怕,不要勉强让他们扮演,而是分给他们一些其它任务,直到他们自动参与。
(2)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学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感觉,而不是学生表演得 多么好。创造一种非批判的气氛,使学生有信心,喜欢表达他们自己。
(4)应使课堂气氛活跃,非表演同学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3.常用角色扮演法及适用对象
(1)相声表演。(2)哑剧表演。(3)角色互换。(4)小品表演。 4.角色扮演法的理论基础
由于角色扮演使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了所扮演角色的言行,感受深刻,往往能
够引起较大的心理变化,所以,在实验教育中,恰当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收到神奇的效果。实践证明,有的班主任运用这种方法,采取班干部轮流制管理班集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价值观辨析法 1.什么是价值观辨析法
价值观辨析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
2.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
(1)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
(2)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 (3)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3.常用价值观辨析法及适用对象
(1)小组讨论法。(2)两难问题法。(3)脑力激荡法。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等价值辨析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使用。
三、榜样引导法 1.什么是榜样引导法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榜样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符号性的(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
2.使用榜样引导法的原则
(1)榜样的选取必须是可亲、可敬、可信并与学习者有较大相似性。 (2)榜样行为的展现应是渐进的。
(3)呈现榜样的同时,最好配以讲评,突出模仿行为。 (4)为学生模仿行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胆模仿。 (5)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强化模仿行为。
3.常用的榜样引导法及适用对象 (1)参观、访问。(2)媒体教学。 四、行为强化法 1.什么是行为强化法
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所谓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惩罚是指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由于负强化和惩罚效果不够稳,而且可能带来一些负作用,所以在教育中多采用正强化。
2.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 (1)多适用正强化少使用负强化和惩罚。
(2)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教学要改变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建立那些行为方式。 (3)强化物和强化呈式的选择因人而定。 (4)强化时有必要对学生伴随说理教育。 3.几种常用的强化方法及适用对象。 (1)奖励。(2)惩罚。(3)强化不相容反应。 学习方法
强调学习习惯的培养,引用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指出习惯在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培养习惯的十条办法:一是花15分钟列出学习、生活、娱乐清单、排除重要、紧急顺序。二是课前握拳,自我提示:“全身心投入,当堂消化”。三是课间空隙回忆刚学的知识,课后立即用1、2分钟整体回忆。四是解答完一道典型题目后总结解题经验。五是临睡觉前用10分钟回忆当天所学内容。六是花30分钟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七是对错题在深入分析原因,错误根源,及时纠正。八是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写下来。九是找到自己的榜样,找机会和他们交流,对比自己哪些方面在进步。十是每天看
此表一到两次。办法看似简单但实践证明颇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