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4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No.4 Vol.15 2007年8月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August.2007
从英汉语言赞语对比的视角谈语用失误
魏丽英 屈爱平 许德华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白城 137000 )
摘 要:本文从语言形式、内容、应答模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赞语的差异,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成功。
关键词:赞语;语用失误;语言形式;应答模式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07)04-0073-03
一、关于语用失误与赞语
珍妮·托马斯(Jenny Thomas)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1983)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Thomas认为,在言语交际中,如果说话者没有按照标准的语法编码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者居心不良的人”。对于什么是语用失误,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定义。何自然(2002:348)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而是说话人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钱冠连(2002:195)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关于什么是赞语,Holmes在她的著作中给赞语下了一个广义上的定义:[(P.446):A compliment is a speech at which explicitly attributes credit to someone other than the speaker, usually the person
addressed, for some good (possession, character -istic, skill, etc.) which is positively valued by the speaker and hearer.]
可见,赞语是对受话者所表达的一种肯定的评价。Holmes解释说:赞语是对受话人的宝贵 “行为”的肯定,即使当赞语明显地涉及第三者,也可以间接地对受话人表示赞扬。
在日常生活中,赞语(compliment)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在问候、致谢、邀请、祝贺、开始或结束谈话、摆脱尴尬局面等言语行为中都能体现赞语的妙用。它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用语,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赞语的基本话语结构是一种配对性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是“称赞”与“回答”构成的两种语言行为,二者缺一不可。从社会行为的角度看,赞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对人与事的价值判断、评价、欣赏与赞美,是他们所处社会文化价值规范的反映。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赞语的语言形式、内容、应答模式带有不同社会文化规则的烙印。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称赞语的差异,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而使学习者提高交际能力。
收稿日期:2007-03-28
作者简介:魏丽英(1967-)女,汉族,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屈爱平(1956-),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 许德华(1967-),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语音学。
- 73 -
二、英汉赞语的对比
(一)语言形式方面
1. 词的选择:近年来中外语言学者就赞语的表达形式进行了研究,\"Manes与Wolfson在关于交际行为的研究上发现,美国英语的赞语非常公式化,大部分是形容词与副词的表达组合(Manes&Wolfson,1981:116)。根据二位学者大量的资料统计,美国赞语中形容词所占比例高达80%,动词占16%\"。重要的是,80%形容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只有五个: good! nice! great! pretty和beautiful,而16%动词中最常用的动词只两个:love和like. 例如:
Your watch is nice. Your dress is beautiful. You look great. I like your shoes. I love your jacket.
中文赞语中,根据左焕祺教授资料统计,46%是形容词,43%是副词,而动词仅占7%。左教授发现中文赞语中副词有很高的使用频率(43%),且绝大多数称赞语都含有副词、形容词,动词也常常有副词作强度修饰语。例如, “你的小孩真漂亮!” “他进步很大!” “他的英语讲得棒极了!”
我们发现,英汉称赞语在词汇选择上共同倾向于选用模糊性很强的形容词来肯定所评价的人与物的价值,这些词汇普通、易于识别,在交际中易被接受。
2. 句型选择:在句型选择上,英汉称赞语差异较大。Manes和Wolfson统计资料表明,美国赞语最常用的句型有三种:
a. N P is/looks (really) ADJ (53.6%) (Your car is really beautiful!)
b. PRO (really) like/love NP (16.1%)( I really love your shoes.)
c. PRO is (really) (a) ADJ NP (14.9%) (That is really a good beginning!)
而中文称赞语最常用的句型为YOU V ADV (你+动语+副词)(左焕祺,1998),使用频率高41%。例如:你做得太好了!您对中国历史了解的透!
这种句型选择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社会对语言表达形成的规约,美国人一向崇尚个性自由,张扬个性,所以在评价事物时总是突出个人感受,且坦率直露;中国人非常注重个人与社会、与他人关系和谐融洽,因此
- 74 -
往往从对方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就出现了称赞语中以YOU V ADV的表达方式居多的现象。
(二)内容方面
赞语是人们建立社会关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了那些社会认为值得赞扬的事物或行为。据Wolfson (1981)发现,就话题内容而言,赞语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与外表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能力相关。在对Wolfson赞语话题的第一方面进行讨论的同时,Manes(1983)发现美国赞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是关于人的外表,尤其在服饰和发型上,其次谈得最多的便是通过受话人的技能和努力而创造出来的成绩。例如:工作干得很漂亮、球踢得真棒、饭菜真好吃等等。
例: You look smart in your coat. Your hair looks beautiful.
You really did a great job cleaning up
the house.
英语赞语内容反映出西方社会对个人价值、个性魅力展现的重视,尤其反映出女性更注意自身的形象。因而在社交中恭维女性的服饰、发型、外表都是有礼貌、有修养的体现。对个人努力的肯定、褒扬则表明社会对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视。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个性化、外表的赞美相当克制,表现自己、突出个人一向不为中国文化所推崇,而对女性的恭维更是谨慎。即使赞美女性,中国人说:你真好!你真美,也是一种内在的空泛的赞美。传统观念中,公开恭维女性,尤其是认识的女性,不但谈不上礼貌,而且会给人留下轻浮、不稳重的印象。所以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称赞某某勤奋刻苦、聪明好学、心地善良、心底无私等个人品德和尊老爱幼等道德规范。称赞的内容是否被接受要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在一种文化中被认可的称赞话题,在另一种文化中则可能是禁忌话题。不了解英汉赞语内容的差异,在交际中就难免发生误解。例如,中国人常用“你气色不错,发福了”来恭维对方身体健康。但对讲英语的人特别是女性来说,对体重和体形是很敏感的,她们认为说某人“胖”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言语行为。而“减肥、节食”才是用来表示恭维的话题。这时,恰当的称赞词应是“You look good. You seem to have lost weight.”
(三)应答模式方面
人们对称赞的不同反映及应答体现出各自社会独
特的文化内涵。对他人的恭维、称赞,西方人一般趋向于接受称赞,但根据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不断影响,人们运用语言模式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西方人在回答别人称赞的时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分为:接受式(Acceptances)、缓和式(Mitigating Responses)和拒绝式(Rejections)三种。接受式和缓和式是西方人用以回答赞语的两条主要策略。
1.在按受式应答中,说话人往往对对方的称赞表示感谢,或者表示同意对方的评价,或回赠称赞。
例1:A:Your blouse is beautiful. B: Thanks.
例2: A: That’s really a great shirt. B: See, it matches my pants.
例3:A:You look great. B: So do you. 2.在缓和式应答中说话者往往以各种途径来转移称赞目标,或降低对方的称赞程度,避开了自我表扬(self-praise),也避开了否定他人(other-disagreement)。
例1: A: You have a beautiful house. B: We would like a bigger one.
例2: A: Tom,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B: Did I? Thanks to my brother, he helped me a lot.
3.拒绝式应答就等于不同意对方的评价,在英语中这种应答模式总是竭力避免的,在别无选择的前提下,不得已而为之。例如:
例如:A: Your sweater is beautiful.
B: It’s not beautiful.
这种应答模式会最大程度地破环交际双方的关系,使交际者之间的友好关系受到损害,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讲英语的人会把这种否认看作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行为。
而中国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赞语的回答恰恰是西方社会所接受不了的方式----拒绝式回答。我们常常对赞许表现出受之有愧的样子,在受到称赞后会采用 “拒绝+否定”的模式。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信奉的是“谦虚是美德”这一思想准则。恪守该准则的观念使中国人常以“否定、自贬”的应答模式来接受他人的赞美之词。这实际上是中国人的谦
虚产生的一种交际模式。例如:有人告诉某女士她穿的衣服很漂亮,她可能会从三方面来应答:1) “漂亮什么呀?都买好几年了,我不太愿意穿了(衣服的年限) 2)“这件衣服很廉价的,是地摊上买的。” (衣服的价格低) 3) 多难看呀,不上讲的,杂牌子的!(不是名牌)。另外,中国人对别人的称赞往往用“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等谦词予以否定。例如:A:你的那篇文章很有新意!B:哪里,那只不过是我的一点愚见\"。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英汉赞语的异同的对比,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赞语是对文化和社会价值标准的表达,对我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感知英汉赞语的差异和两种文化中暗含的一些礼貌标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往往本能地根据母语社会文化规则对称赞做出不适宜的否定性反应,从而引发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赞语的语言形式、内容以及应答模式是受不同文化规则制约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重视并了解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规律性,才能在交际中恰当地运用赞语及其应答方式,使赞语真正起到增进友谊,加深感情交流的作用,才能成功地避免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 郭爱先. 美国英语称赞回应[M]. 北京: 外语与外语
教学, 1998.10.
[2]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 1997.
[3] 邹为诚. 论英语称赞语的交际模式[M]. 北京: 外语
与外语教学, 1990.1.
[4]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 2002.
[5] J·Thomas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
1983.4
[6] Homes Paying Compliments: a sex-preferential
politeness strategy [J] .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8,12: 445-465
[7] Wolfson N.Compliment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J]TESOL. Quarterly, 1981, 15(2): 117-124.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