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调和鼎鼐的意思

调和鼎鼐的意思

来源:宝玛科技网

调和鼎鼐的词语解释是: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调和鼎鼐[tiáohédǐngnài]⒈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调和鼎鼐的词语解释是: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调和鼎鼐[tiáohédǐngnài]⒈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简体是:调和鼎鼐。 注音是:ㄊ一ㄠˊㄏㄜˊㄉ一ㄥˇㄋㄞˋ。 词性是:成语。 拼音是:tiáo hé dǐng nài。 繁体是:調和鼎鼐。

关于调和鼎鼐的近义词

宵衣旰食  废寝忘食  日理万机  

调和鼎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参见“调鼎”。引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天雨花》第一回:“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综合释义: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燮理阴阳。◎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汉语大词典: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天雨花》第一回:“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参见“调鼎”。国语辞典:鼎、鼐,古代烹调器。调和鼎鼐指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职责。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调和鼎鼐[tiáohédǐngnài]⒈鼎、鼐,古代烹调器。调和鼎鼐指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职责。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也作「鼎鼐调和」。引《八义记·第一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成语解释调和鼎鼐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鼎、鼐,古代烹调器。调和鼎鼐指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职责。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十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亦作鼎鼐调和。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关于调和鼎鼐的成语

和和睦睦  面和意不和  琴瑟调和  调和阴阳  大名鼎鼎  六脉调和  鼎鼎有名  玉烛调和  鼎鼎大名  调和鼎鼐  

关于调和鼎鼐的造句

1、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  

2、关键仍在王金平如何发挥调和鼎鼐功力,透过“立”既有机制让两岸服贸协议、协议监督条例等尽速通过。  

3、王菲为人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亚鹏则圆融、谦冲,少有疾言厉色之时,擅于调和鼎鼐,消弭各种矛盾与隔阂。  

4、调和鼎鼐画凌烟,乞休始识田园乐,笑傲王侯不羡仙。  

5、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关于调和鼎鼐的词语

调和鼎鼐  鼐铭  鼎鼐和  傅鼐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  鼎鼎有名  鼎鼐调和  鼎鼎  调鼎和齑  非贪鼎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