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徭赋的解释是什么

徭赋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宝玛科技网

徭赋的词语解释是:力役与赋税。徭赋[yáofù]⒈力役与赋税。

徭赋的词语解释是:力役与赋税。徭赋[yáofù]⒈力役与赋税。 注音是:一ㄠˊㄈㄨˋ。 结构是:徭(左右结构)赋(左右结构)。 拼音是:yáo fù。 繁体是:徭賦。 简体是:徭赋。

关于徭赋的造句

1、朕以眇薄,君临万邦,夕惕乾乾,思遵古烈,是以每下书蠲除徭赋,休息黎元,庶俯怀百姓,仰禀三光。  

关于徭赋的成语

毒赋剩敛  衔觞赋诗  横征暴赋  薄赋轻徭  琴歌酒赋  骚情赋骨  悉索敝赋  登高能赋  轻徭薄赋  

关于徭赋的词语

琴歌酒赋  悉索敝赋  登高能赋  衔觞赋诗  轻徭薄税  轻徭薄赋  量金买赋  轻赋薄敛  无衣之赋  骚情赋骨  

徭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力役与赋税。引《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傜”。《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既成新规,须惩积弊。”《明史·太祖纪三》:“復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二、网络解释

徭赋徭赋(yáofù),力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傜”。综合释义:力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傜”。《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既成新规,须惩积弊。”《明史·太祖纪三》:“復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徭赋[yáofù]徭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也作「傜赋」。汉语大词典:力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徭”。《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既成新规,须惩积弊。”《明史·太祖纪三》:“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国语辞典:徭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也作「傜赋」。徭赋[yáofù]⒈徭役与赋税。也作「傜赋」。引《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其他释义:1.力役与赋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