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意地行走在山水之间——《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7

诗意地行走在山水之间——《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7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学目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色。

  通过给山起名字这个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

  教具准备:

  1、自制课件、教学用贴图、学生练习纸。

  2、请学生事先搜集一些武夷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学过的生字,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节课,我们邀请这些生字娃娃和我们一起去旅行,好吗?

  生:复习学过的生字。

  师:这些生字娃娃可真爱玩儿。同学们,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吗?谁愿意说一说,你们在玩儿的时候都看见过什么样的山?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自由发言,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师: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玩儿,去年暑假,老师去了美丽的武夷山,那里的景色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今天我带了许多图片来,想和同学一起分享,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武夷山的风景图)

  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课文,感悟武夷山的美丽,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师: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武夷山的什么地方?

  生:1、自由读课文。

  2、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随机教学:(当学生愿意先谈谈对山的理解时,就先学山这段,当学生愿意先谈谈对水的理解时,就先学水这段。)

  学山:

  生:1、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武夷山的山峰?

  2、指名读山这个自然段。

  3、请其他同学评读。

  4、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为什么人们能把武夷山的山峰比喻成那么多形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课件,山的录像。)

  生:1、想一想与平时看见过的山有什么不一样?

  2、自由发言,谈体会。

  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这些山的造型太奇特了。

  生: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总结:武夷山的山峰真是姿态各异,在那儿,还有好多的山等着咱们小朋友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生:

  1、小组合作学习,给山起个名字。

  2、请同学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这些山峰的名字。

  3、(出示课件)发挥自己的想象,填一填,说一说。

  [点评]通过给山起名字这个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水:

  师:欣赏过武夷山险峻的山峰,武夷山的水更吸引人呢!想看看吗?

  (播放课件)

  你们觉得武夷山的水怎么样呀?

  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个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给同桌听……齐读课文)

  引语:你们读得太美了,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就坐在古朴的竹筏上,溪水轻轻地拍打着竹筏,两岸的青山徐徐向两边退去,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2、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生生之间互相答疑。

  总结全文。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桂林的山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想,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时我们的感受,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武夷山独特的魅力。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奇特??????? 入诗入画??????? 水清静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上,我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设计上,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爱学。同时,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中多次设计了两人小组合作学习,并且每一次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根据课上实际效果看,孩子们的参与面比较大,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口、眼、脑、手一起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