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精神损失是指因精神上的折磨、痛苦、悲痛等原因而导致的心理伤害。公司如果犯罪行为造成了他人的精神损失,是否可以纳入民事赔偿范围呢?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因受到侵权行为遭受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可见,精神损害也是侵权行为的一种,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是,如果是公司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失,需要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是轻微的违法行为,可能只需支付一定的精神抚慰金;如果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如强奸、故意杀人等,则应当承担更多的精神赔偿责任。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当事人因受到侵权行为遭受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单位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由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刑法》第六十九条:“单位犯罪,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处罚,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由单位承担。”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如下: 1、侵害他人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公司犯罪可能导致员工及其家属的精神损失,应由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单位内实施贪污、受贿、侵犯公司或者企业利益等犯罪行为,造成公司或者企业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贪污、受贿、侵犯公司或者企业利益罪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单位、个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公司犯罪行为若导致员工及其家属的精神损失,应由公司承担相应责任和赔偿。
第2种观点: 根据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不予受理。也就是说精神损害是由犯罪行为导致的,被害人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一、交通肇事罪与精神损害赔偿金交通肇事罪可以申请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现目前有两种观点:一、不支持赔偿精神抚慰金其法律依据有二:1、《最高人民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款:“对于被害人因为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不予以支持。”2、《刑诉法解释》13第2款“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不予以受理。”大部分法律人以这两个法律规定作为交通肇事罪刑事附带民事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精神抚慰金不能获得支持的重要依据。尤其是侵权人及保险公司以此来进行抗辩,部分裁判者也以此为不予支持的重要依据。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误工费、残疾器具辅助费、丧葬费等。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需要注意两点的是:1、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造成精神损害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的;2、因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导致损失的。上述两点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不予受理。法律依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全文》第十七条三、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不予受理。2、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不予受理。3、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三十: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不予受理。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公司犯罪行为可能会给被害人带来精神损失,而这种损失在法律上也是可以赔偿的。对于这种精神损失赔偿,调解协议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但是,调解协议是否能够代替的判决,以及精神损失赔偿应该按照何种标准来计算,都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条:单位人员因执行任务造成损害,由单位承担。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人的犯罪情节分别判处罚金或者拘役、管制、有期徒刑。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因他人侵权受到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4.《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程序法》第二十六条: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书面记录,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结论:通过以上法律依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公司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失应该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2.精神损失赔偿的标准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3.调解协议可以作为解决精神损失赔偿纠纷的一种方式,但是仍需要注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是否能够代替的判决。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