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的相关诗句是:精详隋五教、精详隋五教、五教壅寒生民苦。
五教的拼音是:wǔ jiào。注音是:ㄨˇㄐ一ㄠˋ。结构是:五(独体结构)教(左右结构)。
五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五教详细内容】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唐人对司徒的别称。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五教[wǔjiào]⒈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唐人对司徒的别称。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二、汉语大词典
(1).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孔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3).唐人对司徒的别称。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此指唐司徒裴璩。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4).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唐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三、辞典修订版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训练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司徒为五教。」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四、其他释义
1.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3.唐人对司徒的别称。4.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五、关于五教的词语
海洋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材教法 心灵教育与职业教育 社会科教学观念与教学技巧 海洋教育的教学场域 生命教育的教案
六、关于五教的造句
1、经过“原野行动”的前期试点和后期逐步推开,普兰店市“十一五”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的主要模式已经形成。
2、在当代中国,佛教、道教、教、教、天主教五教并存,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
3、形式众多的宗教地名,真实记录了昭通五教共存的历史。
4、那么在东西方五教创立兴起后,佛家说万法归一、道家说抱元守一、儒家说执中精一、耶教说默祷亲一、回教说清真返一。
5、老河口境内,天主教、教、佛教、道教、教五教并融。
6、现在来说至少应该有五教,教和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